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社会不平等、劳工权益保护、公司治理等议题也越发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ESG理念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和企业管理理念,更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概念20周年。ESG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发展模式与价值取向,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中国,ESG信息披露起步较晚,从理念引入到实践落地生根,政府、企业开展了积极探索,尤其是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对于企业,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注重环境管理,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升品牌形象;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防范内部风险,吸引长期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在财务绩效、市场估值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好的表现,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024年11月下旬,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经济出版社推出特别策划《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ESG”这一概念,其中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履行ESG责任,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次是突出国有企业的功能价值。中国特色ESG体系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如在能源保供、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城轨交通企业因其行业特点和企业特征,与“中国特色ESG”的高度吻合,必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ESG的本质内涵又是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深度对话交流的一种全新语言,体现的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底气和竞争力。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已经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位平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影响优化、社会责任担当、治理效能提升,以助于实现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当前,行业内已有不少城轨企业、装备商着重强调ESG理念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商业模式的融合,并以创新思维,探索践行ESG的新方式和新模式。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ESG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ESG信息披露标准不够统一、企业对ESG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对于城轨交通行业来说,这些挑战更为严峻,比如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探索;比如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除了涵盖国际ESG共性指标外,还会根据国家战略加入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特色指标,更要立足城轨交通行业发展实际及战略导向加入行业指标。
对于城轨交通企业、装备企业来说,践行ESG还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一方面,ESG能够驱动企业巩固核心业务,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实现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也能带来更多的增量业务以及全球市场机会;另一方面,ESG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准入要求”之一。从ESG报告披露来看,重视并加强披露符合海外市场议题的企业,更能获得海外客户的好感。无论是着眼于国内市场,还是放眼于国际市场,ESG对城轨交通行业的加持作用都不容低估。
在此背景下,建议搭建一个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广泛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ESG理念在我国的深入普及和实践应用,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为了做好相关工作,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研究政策导向,紧密围绕“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的“双重重要性”评估新要求,进一步倡导ESG相关议题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控制经营风险的工具。
第二,积极开展ESG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联合各关联方,牵头制订符合行业实际的ESG标准、指南和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具有可操性的实践指导,提升企业ESG管理水平。
第三,有关供应链的ESG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专委会应聚焦行业核心诉求,以城轨交通企业为发力点,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ESG评价体系,全面推动提升全行业的ESG工作水准。
第四,加强ESG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传播ESG知识和理念,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ESG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编撰城轨交通行业年度ESG发展报告,并于每年定期发布,以展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为各企业开展ESG相关报告编制工作提供更多指导和参考。
更多精彩:
对话丨引领ESG实践——专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ESG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玉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丨加快ESG体系建设 推进城轨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ESG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委员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