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追忆丨韩宝明:三位一体创品牌,热心指点后来人——缅怀施仲衡院士
最新动态
追忆丨韩宝明:三位一体创品牌,热心指点后来人——缅怀施仲衡院士
2024-12-3010

【编者按】


施仲衡,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原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创始人之一、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创刊人,于2024年12月23日4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为深切缅怀施仲衡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响应行业呼声,广纳各界追思,以真挚文字抒发内心沉痛悼念之情。


施仲衡院士千古!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与施院士相识已超过三十年,这是我人生旅途中极为珍贵的缘分。正是有了施院士的推荐和鼓励,我才得以踏入城市轨道交通这一领域。在跟随施院士学习与共事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与学术委员会、《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这三个机构的工作紧密结合。这三个机构均由施院士的创立与直接领导。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一模式的见证者和实践者,长期与院士保持紧密的学习交流,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



组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1989年,我住在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家属院,经常可以得到关于时任北城院总工程师的施院士的信息,对他在地铁方面所做的贡献十分仰慕。2000年起,施仲衡院士到北京交通大学担任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创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并亲任主任。


在施院士的领导下,研究中心吸引了高校多学科的青年教授和设计院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形成了产学结合的强强联合体,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研究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研究项目和为地方服务的技术攻关项目等,中心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在院士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参与了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的研究工作。



创办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


2002年,施院士提出要将1988年创刊的《地铁与轻轨》(内刊)升级为公开出版的正式期刊。我当时在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负责学术期刊的管理工作,于是责无旁贷地接受了创办新刊的任务。由于期刊注册审批的问题,原有的《地铁与轻轨》期刊名称无法继续使用。为了确保刊物的独特性,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施院士选择了《都市快轨交通》作为新的刊名。为了保持期刊的历史和延续性,他特别强调要在封面显著位置标注“原地铁与轻轨”。


两个主办单位对期刊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意组建一个实体杂志社公司,负责日常运行。杂志社遵循双方对等投入、对等产出的原则成立,2003年11月29日召开成立大会,由施仲衡院士亲任主编,我作为社长辅助开展工作。


在施院士的精心培育下,期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行业最重要的平台之一。2006年,《都市快轨交通》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成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前,还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定专业期刊,也是中国城轨行业最好的综合专业技术期刊。为促进中国城轨“走出去”,提升中国轨道交通国际影响力,《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于2014年10月31日又成功创办《都市快轨交通》的英文版URBAN RAIL TRANSIT,施仲衡院士任荣誉主编。2022年,URBAN RAIL TRANSIT被ESCI收录。2024年,英文刊论文又被EI收录。URBAN RAIL TRANSIT是中国第一本城轨行业英文国际期刊。


施仲衡院士治学十分严谨,记得2007年有一名北京交通大学的教授向期刊投了一篇重大科技成果形成的论文,希望在《都市快轨交通》发表。施院士在审稿过程中,对作者的研究结论与现行的标准进行了认真比对,发现有可能引起行业内对此项技术的争议,经过与我三次讨论,他还是决定拒绝该篇论文。这是主编倡导的以《都市快轨交通》平台引领行业发展的精髓所在,为行业提供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另外,施院士一直坚持每年第一期刊登卷首语,根据每年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轨道行业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提供指导意见,这也是他引领行业发展的更为重要的例证。



设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


对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创立,施院士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2011年10月,协会成立首届专家委员会,施院士担任主任委员,我以委员身份承担了协会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2016年,在施院士的鼓励和宋敏华副会长的邀请下,我承担了协会第二届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的重任。专家学术委是协会最重要的学术机构,是开展协会业务工作特别是提升学术水平的核心力量,是协会学术评议机构。在施院士的指引下,专家学术委的工作得到快速发展,行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形成了科技成果培育、科研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智慧城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评审、示范工程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等“一条龙”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三个机构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力提升,杂志社的热点栏目得到协会专家的强力支持,专家学术委的开拓性工作由杂志社提供了有力保障,两个机构共同创立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的品牌,同时为轨道交通发展中心的成果发布与转化提供了窗口与平台。



创立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最佳博士论文奖暨施仲衡荣誉奖


为了纪念施仲衡院士为地铁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024年初,经过征求院士本人同意,决定由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设立“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最佳博士论文奖暨施仲衡荣誉奖”,旨在表彰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博士论文及作者,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进一步推动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就在刚刚过去的第21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暨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24年会上,公布了首届获奖者名单。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四名博士获得首届优秀博士论文的奖项。


12月23日凌晨,院士悄然离去,音容宛在,风范长存。但院士给予的知识、力量与爱,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成为我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火把。我们会带着院士的期望,传承院士的学术精神,延续院士的未竟之志。


——韩宝明


作者简介:韩宝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TOD研究院执行院长,Urban Rail Transit英文国际期刊主编,2003年11月至2024年7月任《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社长。


追忆施仲衡院士专栏
包叙定沈晓阳简 炼
黄 卫陈 峰徐明杰
佘才高彭长生秦国栋

丁建隆仲建华冯爱军

丁树奎、唐涛、郜春海杨广武杨秀仁

宋敏华陈韶章张弥周正宇王新杰

——————

院士大义,泽被行业。如您对施仲衡院士心怀崇敬与追思,愿以文字缅怀、追忆,请联系协会。

联系人:潘奕婷  18210449056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