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4)》作为衡量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融合程度的关键指标,为我们深入剖析城市在轨道交通引领下的发展态势提供了重要依据。2024年的指数报告涵盖了众多城市的丰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析,我们能够清晰地洞察各城市在TOD发展道路上的现状、优势与挑战,进而为城市规划者、交通从业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城轨TOD指数评估体系基于交通网络、人口、社会经济、服务设施、城市用地等多方面的大数据构建而成。其旨在通过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便捷性、土地利用效率、人口与岗位分布、物业价值及居民幸福体验等多个维度的客观评估,为城市发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评估范围广泛,涉及已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不含仅开通有轨电车等中运量轨道城市)的46个城市,评估指标丰富多样,包括交通可达性、人口数量、企业数量、物业价值、绿地及公共空间面积等近26项指标。
深圳在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覆盖范围内常住人口覆盖率方面表现突出,超过50%,成为内地唯一达到此水平的城市。这表明深圳的轨道交通网络在服务居民出行、聚集人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站点布局能够有效覆盖大量常住人口,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依赖,对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具有积极意义。
武汉、广州、上海、南京、厦门、沈阳、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的覆盖率超过40%,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在城市人口覆盖上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能够为相当比例的居民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在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市空间有序拓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杭州、合肥、长沙、成都、天津、青岛、南昌、郑州和昆明等城市的覆盖率在30%-40%之间,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对人口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但仍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线路规划和站点布局,以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能力和覆盖广度。
多数城市站点周边人口密度呈现圈层梯度分布,如深圳、兰州、哈尔滨、广州、南宁、成都、上海、太原、重庆、乌鲁木齐、西安、石家庄等城市500米圈层范围内的人口密度较高,部分城市已达到或超过2020年东京23区部人口密度。这反映出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聚集大量人口,形成相对密集的居住和活动区域,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发展。
统计显示,79.8%的站点500米范围内工作人口(岗位)占区域总人口(常住人口+工作人口)的比例在30%-75%之间,超过75%的站点数量比例约为11.5%,这表明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平衡情况较好,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就业人口,减少居民通勤距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深圳、重庆、广州、哈尔滨、兰州、南宁、昆明、成都、石家庄、上海等城市站点周边300米范围内工作人口密度较高,其中深圳轨道交通范围内的工作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城市,达到2.8万人/平方公里。这说明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就业中心的衔接较为紧密,能够有效带动就业人口的集聚,促进城市经济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城市的产业活力和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300米范围内的服务设施数量远高于外围圈层,其中深圳、广州、南宁、兰州、太原、洛阳、上海、昆明、哈尔滨、北京等城市站点周边300米范围内的POI密度超过120个/平方公里。这表明这些城市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服务设施布局较为密集,能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如购物、餐饮、娱乐等,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300米圈层内POI的密度是300米- 500米圈层的2.4倍,其中芜湖、常州、合肥、南通、台州、苏州、重庆等城市圈层密度梯度较大,这说明部分城市在服务设施布局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站点周边500米以外区域的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以提高整个TOD区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空间的均衡发展。
从服务设施类型来看,商业生活服务类数据占比64%,医疗服务类占9%,教育文化类占10%,公共设施服务类占16%,交通设施服务类占1%。商业生活服务类设施占比较高,反映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氛围浓厚,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但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占比相对较低,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这些领域的服务供给,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轨交通城市TOD区域内以住宅项目为主,与轨道交通站点距离越近,写字楼、商铺项目的占比越高。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1500米圈层内,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占比约83.7%,写字楼项目占比约11.5%,商铺项目占比约4.8%;300米圈层的样本项目中,写字楼、商铺总建筑面积合计占比约27.5%,较1500米圈层内所有样本项目中写字楼、商铺总建筑面积占比高约11.2个百分点。这表明轨道交通对商业和办公物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站点周边区域的商业和办公价值随着距离的缩短而显著提升,有利于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商业商务中心,促进城市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临近轨道交通站点的住宅项目交通便利,对项目增值起正向作用。位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以内的住宅项目房价相对较高,但随着与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增长,住宅项目交通便利程度下降,房价亦有下降趋势。与500米圈层以内项目相比,轨道交通站点周边1.5公里内所有样本项目的均价下降2759元/平方米,降幅为9.1%。这说明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距离站点越近,房价增值效应越明显,但随着距离增加,增值效应逐渐减弱。不同城市的TOD区域内房价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1500米圈层数据为例,北京、上海、深圳TOD区域内住宅均价超60000元/平方米;厦门、杭州、广州等10个城市TOD区域内住宅均价介于20000-50000元/平方米之间;洛阳、贵阳等7个城市TOD区域内住宅均价相对较低,在10000元/平方米以内。这种房价差异反映出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吸引力以及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同,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人口流入量大、资源集中等因素,TOD区域的房价较高,而部分中西部城市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房价则相对较低。
(未完待续)
————————
来源:《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4版)》
编辑:闫 策
购买联系:闫策 010-83935771
更多精彩:
关注城轨TOD,关注人民城轨;
每周二、四人民城轨——TOD界,敬请收看。
TOD界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