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融合城轨宣贯丨业务融合:经营业务相互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新动态
融合城轨宣贯丨业务融合:经营业务相互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4-11-2841


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融合城轨  #既有线改造




6月1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是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文件,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指明“关键路径”。


本期为融合城轨宣贯第14期,栏目邀请到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轨道一院项目负责人李颖,她将围绕“业务融合”带来精彩讲座。








要点速览



业务融合定义与内涵


定义:城轨企业经营业务间相互渗透、支持和促进的发展模式,也叫产业融合。

目标:利用客流和运力资源,拓展主营业务,发展衍生和供应链业务,增加收入、减少补贴,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路径:提升便民服务促进客流转化、整合资源升级维保体系、立足需求培育新型产业。


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发展现状

收入情况:2023年22个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收入1266.7亿元,票务收入占40%。

便民服务促客流转化:以运输主业为依托,拓展业务增加收入,如通过多种票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空轨联运提高大兴机场线竞争性。

装备与运维资源整合:多地地铁公司拓展业务,如北京京投成立装备集团,建设造车基地,合资成立米塔盒子。

产业链新企业培育:北京、昆明、无锡等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预制构件、培训、置业投资等业务。

运输新业务:广州、北京、深圳、西安等地开展地铁货运、航空行李托运等业务。


·经验借鉴

日本:轨道企业多元经营,如东急电铁涉及运输、房地产、休闲服务、酒店度假村等业务。

香港:地铁TOD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和交通效率提升,政府协议出让土地,地铁公司统筹开发。


存在困惑及挑战


·挑战

资金压力大:造价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运营收入难以覆盖成本,依赖政府补贴。

与城市互动需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正外部性大,业务融合需加强与城市互动。

轨道公司问题:业务单一,造血能力不足;地下空间确权难,一体化效果受消防规范限制。


·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

发展目标:促进业务渗透支持,拓展业务链条,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路径

提升便民服务:促进车站消费场景涌现,提升商务信息服务水平,提供接驳服务。

整合维保资源:与专业制造和设备集成安装企业整合,提升维保水平,降低成本。

培育新型产业:推进设施建造装配化等,发展轨道金融、物业管理、快递运输、大数据开发等业务。


研究结论及建议


·对行业建议

加快票务业务生态圈和合作机制建设,增强客户粘性。

构建一体化大物业形态,推进集中模式发展。

加强横向联合,拓展新业态新项目。

依托大数据,发展数字化商业平台。


·对主管部门建议

制定轨道交通物流功能定位及投资政策。

研究城市资源向轨道企业传导途径。

支持轨道交通物流功能建设,优化地下商业空间政策。

协调城市与轨道建设时序,支持产业链企业发展。


·对企业建议

建立票务业务开放机制,构建一体化大物业。

加强横向联合,依托大数据发展商业平台。



往期回顾: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指南》贯彻落实与应用实践

融合城轨宣贯丨无锡地铁分享融合城轨先行先试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分享多元融合示范项目先试先行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深圳地铁分享融合城轨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深圳地铁“1365N”技术管理体系与《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的共通之处

融合城轨宣贯丨区域融合:构建同城化、一体化的出行圈

融合城轨宣贯丨四网融合:集约有效利用资源,灵活共享运营组织
融合城轨宣贯丨多交融合:持续优化城市不同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
融合城轨宣贯丨线路融合:建线与织网统筹,提升网络整体效能
融合城轨宣贯丨站城融合: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高效整合
融合城轨宣贯丨系统融合:推进城轨交通内部各专业系统整合
融合城轨宣贯丨绿智融合:以绿色低碳拓展智慧城轨场景和多元融合内涵
融合城轨宣贯丨文旅融合:改善游客交通体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图文编辑:余超婧、闫策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王柏晶

审      核:王   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