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6月1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是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文件,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指明“关键路径”。
本期为融合城轨宣贯第12期,栏目邀请到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电通院总工、副院长魏宏伟,他将围绕“绿智融合”带来精彩讲座。
·定义
“绿智融合”指以智慧赋能绿色城轨,以绿色低碳拓展智慧城轨场景和多元融合内涵的发展模式。绿智融合针对城轨交通规划建设、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和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绿色建造、智慧客运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运维体系、智能能源管理等智慧化手段和新型节能降碳技术,构建绿色与智慧深度融合的系统,为城轨交通实现高品质服务、高效率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赋能助力。
·绿智融合的发展成果与机遇
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绿色城轨建设在协会引领与企业积极响应下蓬勃开展。通过系列宣贯活动,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方案,在节能降碳增效、绿色能源替代、绿色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形成了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任务与战略方向。
智慧城轨与绿色城轨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绿智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成果,推动自主化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同时积极探索新一代绿色智能技术装备研发,将“智慧”与“绿色”作为驱动双轮,有助于城轨行业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智融合面临的挑战
智慧城轨和绿色城轨建设及其融合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BIM技术应用和研究还处于推广阶段;智能运维要推动多专业关联互助、信息共享互换以及业务流程结合;资产管理水平需要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互联互通运营及建设经验还存在不足;建设“云、网、数、安、智、边”为一体自主可控的城轨云软硬件平台成为挑战。
以绿色低碳拓展智慧城轨、多元融合新着力点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出行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融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平台;轨道交通面临严峻的用能、节能压力和社会责任,供电系统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实现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可控、确保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安全稳定运营。
·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
作为新一代网络化智能调度和智能列车运控系统示范工程,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在攻克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如虚拟编组安全防护技术、运行图智能编制技术、复杂场景下辅助调度决策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在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多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行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武汉市线网信息化云平台
武汉轨道交通云平台基于“13531”架构,承载多业务系统,在多维度信息渠道融合联动和智慧化提升运输效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乘客出行服务系统全链条构建,提升了车站智慧化水平,加强了与多部门的数据对接与协同指挥。其建设经验为打破传统架构局限、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推动城轨交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
“随申行”作为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以MaaS理念为核心,整合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推出“轨交+X”联程出行模式,为市民提供便捷、绿色的出行服务。同时,通过探索数据交易反哺系统运营,拓展碳减排场景,在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经验对推动城市交通一体化、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发展建议
加强创新驱动、需求引领、产业协同和政策支持,推动城轨行业向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转型。
重视顶层设计,坚持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智慧城轨与绿色城轨技术深度融合。
以城轨云融合大数据平台为支撑,赋能绿智城轨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加强新质生产力在绿智融合中的应用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持续探索绿色城轨拓展智慧城轨、多元融合的内涵,以可持续理念引导智慧城轨发展。
进一步拓展智慧赋能多元融合和绿色城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轨综合效能。
强化绿智融合与智慧城市的联动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高效治理,共同构建智慧、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往期回顾: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深圳地铁“1365N”技术管理体系与《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的共通之处
图文编辑:余超婧、闫策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王柏晶
审 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