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6月1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是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文件,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指明“关键路径”。
本期为融合城轨宣贯第11期,栏目邀请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院副总工刘为俊,他将围绕“系统融合”带来精彩讲座。
国家及行业政策积极推动城轨行业融合发展,当前行业存在标准规范不统一、物理界面及接口划分严格、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传统架构导致了建设冗余、接口复杂、数据孤岛和资源浪费,随着数字化转型、智慧城轨建设推进,城轨交通内部各专业系统之间的融合是必然,明确融合的方向是解题关键。
·构建统一智慧城轨基础设施
搭建城轨云大数据平台,汇聚管理数据,减少接口建设,沉淀数据资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机房面积,助力业务发展。
·搭建城轨网络化指挥中心体系
建设线网指挥中心,实现联动指挥等功能,保障运营安全,提供出行信息,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资源共享一体化系统平台
推进系统平台应用,实现功能一体化,如乘客信息服务、行车运行、车站管理、智能运维、资产管理等一体化。
·充分发挥跨专业设备整合效益
整合跨专业系统设备,如构建列车集约型网络和智慧列车集成控制平台,推广相关技术,研究融合标准。
·统一的智慧城轨基础设施(城轨云和大数据)
挑战:数据共享难、标准不统一、边缘侧建设少、ICT基础设施风险、运维管理和安全风险。
路径:推动自主创新,构建安全防御体系,扩大业务承载范围,完善运维管理,搭建云边端架构,统一数据标准。
案例:呼和浩特城轨云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乘客服务一体化
乘客信息服务
挑战:平台分工重合,建设实施存在问题。
路径: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利用技术实现智能化。
案例:北京11号线西段构建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安检票检一体化
挑战:技术、政策、管理壁垒,无配套标准。
路径: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系统融合,建立健全机制,明确工作界面。
案例:武汉光谷空轨旅游专线应用票检安检一体化设备,节省人力和空间。
·以行车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系统
全自动运行系统
挑战:运行管理变化,应急处置依赖经验,车站客运压力大,环境感知需加强,运力与客流匹配及互联互通待研究。
路径:构建运营架构,融合智能行车调度系统,匹配环境感知系统,加强互联互通。
案例:北京燕房线实现全自动运营,多项技术自主化。
智能调度
问题:起步阶段,运行计划不能自动调整,无统一标准。
路径:统一标准,结合客流感知预测,提升运行图编制和调整功能。
案例:郑许线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种功能。
指挥中心体系重构(线网指挥中心)
挑战:需调整标准规范,重构运营组织架构。
路径:建设功能完备的指挥中心,实现多部门协同、智能化分析应用和持续优化升级。
案例:多个城市建立线网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和组织架构各有特点。
·车站管理一体化
智慧车站
挑战:建设缺乏统筹,运营管理体制不匹配。
路径:应用技术提升客运组织能力,优化运营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实现节能。
案例:深圳地铁深云站试点建设,实现服务和管理转型,可收回投资成本。
车站群组化管理
问题:消防方案需合规,系统可靠性待提高,运营管理体制不匹配。
路径:寻求政策支持,调整运营管理模式,合理规划群组,提升系统可靠性。
案例: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站区试点,计划推广应用。
·设备设施跨专业整合
5G公专网无线综合承载
挑战:合作模式不确定,网络服务质量难保证,专用产品少。
路径:利用政策,推动业务融合,创新商业模式。
案例:南京宁句线和武汉19号线实现5G公专网商用,承载多专业业务。
UPS电源整合
挑战:责任界面不明确,缺乏标准,信号电源整合意愿低,设计难度大。
路径:完善标准体系,扩展融合范围,明确工作和接口界面,确定应用方案。
案例:多城市新建线路进行了弱电系统UPS整合。
运维一体化(智能运维)
挑战:存在多专业智能运维痛点问题。
路径:完善监测到维修管理闭环,加强算法智能化精准化,加强顶层设计。
案例:北京、上海、南京地铁构建智能运维平台,提升运维效率。
·智能智慧多元融合背景下组织体系重构(以城轨云为例)
组织体系现状:各系统工班工作存在重复,无法实现统一运维。
调整建议:配置专业运维系统,剥离IT运维业务,可提高运维效率,节省成本。
系统融合在“引流、增效、降本”三大目标指引下,根据系统融合特性,在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客服体系一体化建设、指挥体系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评价。
制定城轨云等多项标准规范,推动系统融合相关技术发展。
健全安检等机制,研究5G频率可行性,推动车站群组化管理政策制定。
系统融合为业主决策和供应商研发提供参考,未来将打造一体化平台,推动城轨内部系统整合融合,以实现减本增效。
往期回顾: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深圳地铁“1365N”技术管理体系与《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的共通之处
图文编辑:余超婧、闫策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王柏晶
审 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