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融合城轨宣贯丨系统融合:推进城轨交通内部各专业系统整合
最新动态
融合城轨宣贯丨系统融合:推进城轨交通内部各专业系统整合
2024-11-2528


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融合城轨  #既有线改造




6月1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是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文件,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指明“关键路径”。


本期为融合城轨宣贯第11期,栏目邀请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院副总工刘为俊,他将围绕“系统融合”带来精彩讲座。









要点速览



研究背景与目标


国家及行业政策积极推动城轨行业融合发展,当前行业存在标准规范不统一、物理界面及接口划分严格、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传统架构导致了建设冗余、接口复杂、数据孤岛和资源浪费,随着数字化转型、智慧城轨建设推进,城轨交通内部各专业系统之间的融合是必然,明确融合的方向是解题关键。


系统融合要点


·构建统一智慧城轨基础设施

搭建城轨云大数据平台,汇聚管理数据,减少接口建设,沉淀数据资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机房面积,助力业务发展。


·搭建城轨网络化指挥中心体系

建设线网指挥中心,实现联动指挥等功能,保障运营安全,提供出行信息,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资源共享一体化系统平台

推进系统平台应用,实现功能一体化,如乘客信息服务、行车运行、车站管理、智能运维、资产管理等一体化。


·充分发挥跨专业设备整合效益

整合跨专业系统设备,如构建列车集约型网络和智慧列车集成控制平台,推广相关技术,研究融合标准。


系统融合路径探索



·统一的智慧城轨基础设施(城轨云和大数据)

挑战:数据共享难、标准不统一、边缘侧建设少、ICT基础设施风险、运维管理和安全风险。

路径:推动自主创新,构建安全防御体系,扩大业务承载范围,完善运维管理,搭建云边端架构,统一数据标准。

案例:呼和浩特城轨云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乘客服务一体化


乘客信息服务

挑战:平台分工重合,建设实施存在问题。

路径: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利用技术实现智能化。

案例:北京11号线西段构建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安检票检一体化

挑战:技术、政策、管理壁垒,无配套标准。

路径: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系统融合,建立健全机制,明确工作界面。

案例:武汉光谷空轨旅游专线应用票检安检一体化设备,节省人力和空间。


·以行车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系统


全自动运行系统

挑战:运行管理变化,应急处置依赖经验,车站客运压力大,环境感知需加强,运力与客流匹配及互联互通待研究。

路径:构建运营架构,融合智能行车调度系统,匹配环境感知系统,加强互联互通。

案例:北京燕房线实现全自动运营,多项技术自主化。


智能调度

问题:起步阶段,运行计划不能自动调整,无统一标准。

路径:统一标准,结合客流感知预测,提升运行图编制和调整功能。

案例:郑许线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种功能。


指挥中心体系重构(线网指挥中心)

挑战:需调整标准规范,重构运营组织架构。

路径:建设功能完备的指挥中心,实现多部门协同、智能化分析应用和持续优化升级。

案例:多个城市建立线网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和组织架构各有特点。


·车站管理一体化


智慧车站

挑战:建设缺乏统筹,运营管理体制不匹配。

路径:应用技术提升客运组织能力,优化运营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实现节能。

案例:深圳地铁深云站试点建设,实现服务和管理转型,可收回投资成本。


车站群组化管理

问题:消防方案需合规,系统可靠性待提高,运营管理体制不匹配。

路径:寻求政策支持,调整运营管理模式,合理规划群组,提升系统可靠性。

案例: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站区试点,计划推广应用。


·设备设施跨专业整合


5G公专网无线综合承载

挑战:合作模式不确定,网络服务质量难保证,专用产品少。

路径:利用政策,推动业务融合,创新商业模式。

案例:南京宁句线和武汉19号线实现5G公专网商用,承载多专业业务。


UPS电源整合

挑战:责任界面不明确,缺乏标准,信号电源整合意愿低,设计难度大。

路径:完善标准体系,扩展融合范围,明确工作和接口界面,确定应用方案。

案例:多城市新建线路进行了弱电系统UPS整合。


运维一体化(智能运维)

挑战:存在多专业智能运维痛点问题。

路径:完善监测到维修管理闭环,加强算法智能化精准化,加强顶层设计。

案例:北京、上海、南京地铁构建智能运维平台,提升运维效率。


·智能智慧多元融合背景下组织体系重构(以城轨云为例)

组织体系现状:各系统工班工作存在重复,无法实现统一运维。

调整建议:配置专业运维系统,剥离IT运维业务,可提高运维效率,节省成本。


系统融合评价指标


系统融合在“引流、增效、降本”三大目标指引下,根据系统融合特性,在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客服体系一体化建设、指挥体系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评价。


未来展望与建议


制定城轨云等多项标准规范,推动系统融合相关技术发展。

健全安检等机制,研究5G频率可行性,推动车站群组化管理政策制定。

系统融合为业主决策和供应商研发提供参考,未来将打造一体化平台,推动城轨内部系统整合融合,以实现减本增效。


往期回顾: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指南》贯彻落实与应用实践

融合城轨宣贯丨无锡地铁分享融合城轨先行先试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分享多元融合示范项目先试先行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深圳地铁分享融合城轨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深圳地铁“1365N”技术管理体系与《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的共通之处

融合城轨宣贯丨区域融合:构建同城化、一体化的出行圈

融合城轨宣贯丨四网融合:集约有效利用资源,灵活共享运营组织
融合城轨宣贯丨多交融合:持续优化城市不同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
融合城轨宣贯丨线路融合:建线与织网统筹,提升网络整体效能
融合城轨宣贯丨站城融合: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高效整合


图文编辑:余超婧、闫策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王柏晶

审      核:王   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