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6月1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是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文件,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指明“关键路径”。
本期为融合城轨宣贯第8期,栏目邀请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副总工程师周家中,他将围绕“四网融合”带来精彩讲座。
·背景
贯彻国家战略,推动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困惑,创新融合发展模式。融合城轨发展蓝图包括绘制一张蓝图、推进九元融合等,助力中国式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2024年6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正式发布。
·概念
“四网融合” 指城轨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的融合发展,通过枢纽换乘、公交化运营实现,涉及设施互联、票制互通等多方面内容,还包括规划创新,如单独编制规划等。
·研究进展
部分城市群和都市圈已开展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存在问题
项目推进协调难,轨道网络功能层次认识不够,枢纽互联不够,国家政策支撑和行业技术引领不足。
·总体目标
以功能融合为目标,通过通道、枢纽、运营融合,构建轨道体系,实现出行时间成本最小化,集约有效利用资源,灵活共享运营组织。
·功能融合
根据不同区域情况整合网络层次,实现体系整合,避免资源浪费。
·通道融合
结合通道客流量级等因素,融合各层次网络线路功能,合理配置资源。
·枢纽融合
推动枢纽 “硬联通” 与 “软联通”,包括设施互联和安检、票制等内容。
·运营融合
建立协同运营服务模式,解决运营衔接等问题,实现 “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管理融合
成立协同推进机构,出台政策,建立协调机制,明确投资、建设、运营等模式。
·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列车
多地已实现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具有多种模式和优势。
·实施模式与融合路径
明确了协同融合、经济高效规划,功能合理、财务持续建设,互联互通、多元共享运营,体制保障、标准共建管理等路径,为四网融合提供整体框架。
·协同融合、经济高效规划
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法定化,合理界定通勤范围,科学把握网络功能,避免重复规划。
利用既有铁路时需梳理条件,明确路地责任,形成沟通机制,同时创新枢纽规划编制模式,拓展规划深度,关注网络互联互通及前置专题规划。
·功能合理、财务持续建设
综合开发枢纽站点,优化与沿线用地关系,选择合适建设模式实现功能与标准匹配。
·互联互通、多元共享运营
完善互联互通体系,包括硬联通和软联通。硬联通涉及车辆、信号、站台门、供电系统等方面的标准统一与协调;软联通推进安检互信、票制互通、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推进跨域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运营,打破壁垒,建立协同机制,组建运营公司和调度中心,强化资源共享,构建一体化运维系统。
·体制保障、标准共建管理
推进跨域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运营,建立协同机制,协调多方面工作,组建运营公司和调度中心。
突出规范、标准保障,优化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共享兼容,推动新技术标准转化应用,保障四网融合发展。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核心思想包括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两个维度指数、三个目标、四层评价范围、五大协同和九元融合,评价实施主体和结果用户多样。
·四网融合评价指标
在规划融合、铁路车站等方面开展评价,依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相关体系图。
·政策建议
明确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和新建市域(郊)铁路相关审批、监管主体职责,规范报批流程,加强立法和标准统一。
共同推进解决市域(郊)铁路关键问题,联合编制规划,协调统一规范标准。
梳理城轨线网权责,完善投融资模式,推动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
·展望
一是聚焦体系化,完善四网融合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
二是围绕数智化,构建科学智能绿色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数据分析及决策平台”。
三是强调市场化,深化研究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是突出一体化,从“设施一体化”到“服务一体化”。
往期回顾: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融合城轨宣贯丨丁树奎:建设融合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融合城轨宣贯丨专家谈深圳地铁“1365N”技术管理体系与《融合城轨发展指南》的共通之处
图文编辑:余超婧、闫策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王柏晶
审 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