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载着万千乘客穿梭城市的地铁列车,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安全巧思”:
地铁列车到底有没有后视镜
智能系统如何保驾护航
开关门干脆利落的“塞拉门”
如何兼顾实用与舒适的设计逻辑
本期科普,我们就聚焦这两个与出行体验紧密相关的话题:一同揭开地铁列车“有没有后视镜”的奥秘,解锁“塞拉门”成为主流选择的核心优势。
Q
所以,地铁列车有没有后视镜?
A
“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那么,每天运送着成千上万乘客的地铁列车,到底有没有后视镜呢?答案是没有。
为什么地铁列车不需要后视镜?
地铁是运行在封闭的专用轨道上,不存在突然冒出的“后方来车”,而且地铁线路是单向的,不像公路上那样有对向车道,也不需要变道超车,这种封闭且单向的运行环境,大大降低了地铁司机后方观察的需求。
没有后视镜,地铁列车如何保证安全?
没有后视镜,地铁列车怎么知道后面是否安全?会不会有追尾风险?
其实,地铁有一套比后视镜更高级的安全系统。
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所有列车的运行状态,在列车动车前就已经确认好了前方区段是否为空闲状态,为每趟列车拉上了“安全警戒线”。
除了人为的监控,每台列车也装配有ATC车载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车速自动控制、安全防护等全面的列车自动驾驶功能,进一步确保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不仅如此,司机室里的监控技术也很先进,虽然地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但现代地铁列车里安装了大量的摄像头,司机可以通过屏幕查看后方车厢的情况,特别是在站台作业时,司机还可以通过站台设置的监控屏全面观察乘客上下车动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套系统比后视镜更强大,后视镜只能看到有限范围,而监控系统可以提供范围更大、更加全面的视野。
Q
什么是地铁“塞拉门”?
A
在目前广泛应用的地铁车门类型中,塞拉门凭借优越的性能表现,占据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成为主流选择。
为什么叫“塞拉门”?
“塞拉”二字,生动描绘了它的开关方式。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车门沿L形滑道运动,先向外“塞”出,再沿车体侧面向侧方“拉”开;关闭时则反向运动,先向中间合拢,再向内“塞”入车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兼具机械美感与实用价值。
“塞拉门”的优势有哪些?
·美观流畅:车门关闭时,外表面与车体侧墙平齐,线条流畅,外观更显整洁和谐。
·静音节能:高速行驶时能有效降低空气阻力与运行噪声,出色的密封性也有助于隔绝外界干扰、降低空调能耗。
·提升舒适度:不仅优化了乘坐体验,也增加了车内有效空间。
“塞拉门”是如何实现开关的?
电动塞拉门的开启,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列车控制系统发出开门信号,二是列车必须完全停止。当条件满足后,门控器驱动电机运转,带动特殊设计的丝杆旋转,使左右门扇沿滑道平稳完成塞拉或平移动作,实现精准开关。
“塞拉门”的常见故障与维护保障有哪些?
由于地铁运营强度大、开关门频繁,车门系统也成为了故障易发环节。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防夹故障:多因阻力过大触发安全保护,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需专业人员迅速排查处理。
2.机械故障:涉及螺母副、下档销等部件,可能影响正常开关,需定期检查与维护。
3.电器故障:如门电机、门控器异常,通常需进行部件更换或电路检修。
更多精彩:
科普丨防火靠“隐形卫士”,“挖坑”守严原则?揭秘地铁安全密码!
————————
来源:武汉地铁运营、呼和浩特地铁
编辑:闫策
视频:人民城轨
审核:王博、王柏晶
关注人民城轨
每周五进行【科普】栏目更新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
与更多城轨科普爱好者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