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Wuhu Rail Transit
轨通天下聚英才
教融百业启新章
跨座式单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在安徽芜湖正式成立
10月31日,跨座式单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安徽芜湖举行。
共同体由华东交通大学、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牵头,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胶轮轨道交通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的指导下,汇聚40余家覆盖跨座式单轨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全产业链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组建。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跨座式单轨行业正式迈入“政行企校研”五位一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
共同体启动仪式
运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仇俊作共同体筹备情况报告
运达公司总经理 邓礼久宣读共同体成员名单
PART.01
应势而动
芜湖单轨筑基产业
国家战略锚定方向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早已将跨座式单轨打造为城市发展的“空中动脉”——“芜湖造”单轨列车已出口泰国、墨西哥、巴西等国家,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更跻身芜湖十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板块,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活力产业集群。
泰国曼谷黄粉线首列车起运交付
此次共同体成立,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的主动实践,旨在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断点堵点,为跨座式单轨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PART.02
多方聚力
嘉宾共话融合
擘画发展蓝图
大会现场,来自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的嘉宾围绕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凝聚发展共识: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代表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 李元胜讲话
指出跨座式单轨发展正面临“从有到优”的转型,人才是核心支撑。提出共同体需锚定“合、实、优、放”四大落点 ——“合” 即整合资源推动“四链融合”;“实”即推动课堂向职场化场景转型缩短技能差距;“优”即实现产业升级、专业优化、高效就业的良性循环;“放”即跳出单轨行业,放眼面向各种制式,做好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
芜湖市委、市政府代表
芜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雍成武讲话
构建政校企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强调共同体需成为“创新驱动、开放共赢的平台”,通过汇聚智慧制定行业标准、输出“芜湖经验”,助力中国单轨技术与方案走向海外,为全球轨道交通产业贡献中国智慧。
安徽省教育厅领导
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 饶庆眉讲话
将共同体定位为“落实国家“一体两翼”产教融合战略、破解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强调其需围绕跨座式单轨产业需求,通过“聚力协同育人、聚焦教学创新、聚能资源共享、聚势服务发展”构建教育产业共生生态,同时省教育厅将统筹职教与高教政策资源,支持共同体申报省级项目、建设工程师培养基地,助力其成为行业产教融合示范标杆,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创新赋能。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领导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运输处处长 汤文明讲话
跨座式单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产教融合的号召,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将有力促进创新要素在安徽集聚,加速科技成果在安徽转化,推动安徽从跨座式单轨的“应用地”向“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高地”迈进,为我省综合交通能级提升装上“创新引擎”。
PART.03
意义深远
三大价值凸显
赋能发展大局
此次共同体成立,对行业、地方与教育发展均具有里程碑意义:
PART.01
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着力突破单轨关键环节技术,完善标准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
PART.02
赋能区域发展
助力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轨道上的安徽”建设,支持芜湖打造“单轨技术策源地与产业高地”,带动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
PART.03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为行业持续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
PART.04
未来可期
锚定四大定位
明确三大任务
大会明确了共同体未来发展路径,围绕“四大”核心定位,落实“三大”重点任务:
四大核心定位
1.人才培养核心枢纽:共建育人机制与实训基地,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2.技术创新重要平台:围绕绿色、智能、安全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3.标准规范引领者: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教学标准,构建“跨座式单轨标准”体系;
4.开放合作桥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成员单位“走出去”,推动人才与技术输出。
三大重点任务
1.强化育人示范:对接行业需求优化培养方案,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培育高素质工匠队伍
2.推动技术攻关:面向单轨安全、智能发展需求,协同攻关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3.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利益共享、责任共担”长效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果开放共享。
从芜湖江畔的这次“握手”开始,跨座式单轨行业将掀开产教协同的崭新一页。未来,共同体将以创新为墨、实干为笔,构建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融合生态,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单轨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助力中国单轨技术与方案走向世界。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芜湖市市直各有关单位领导,院校代表、企业代表、行业组织代表以及各级媒体代表近100人应邀出席大会。
来源:芜湖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