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工程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最新动态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工程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2025-10-245


本期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工程规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2018年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工程规范》团体标准,并于2024年发布第1号修改单及其外文版。



T/CAMET 04013.1-2018 第1部分:工程设计(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T/CAMET 04013.2-2018 第2部分:安全评估(含外文版)





T/CAMET 04013.3-2018 第3部分:交付基本条件(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简要介绍01

T/CAMET 04013.1-2018 

第1部分:工程设计

(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4.1 区段划分原则

4.2 车载应答器天线安装位置

4.3 车载无线天线安装位置

5. 应答器布置原则

5.1 应答器属性说明

5.2 应答器安装精度要求

5.3 轨旁应答器布置要求

5.4 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转换应答器布置原则

5.5 站台精确停车应答器布置原则

5.6 信号机配套应答器布置原则

5.7 区间应答器布置原则

5.8 填充应答器布置原则

6. 信号机布置原则

6.1 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转换轨信号机布置原则

6.2 站台信号机布置原则

6.3 道岔防护信号机布置原则

6.4 折返区信号机布置原则

6.5 区间信号机布置原则

6.6 线路终端信号机布置原则

6.7 不同线路间联络线信号机布置原则

6.8 联锁区分界点处的信号机布置原则

7. 计轴布置原则

7.1 计轴布置的一般原则

7.2 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转换轨计轴布置原则

7.3 站台区域计轴布置原则

7.4 信号机的配套计轴原则

7.5 道岔区域计轴布置原则

7.6 保护区段计轴布置原则

7.7 折返区计轴布置原则

7.8 联锁区分界计轴布置原则

7.9 线路终端计轴布置原则

7.10 不同线路间联络线计轴布置原则

8. 计轴区段长度原则

9. 接近区段相关原则

10. 触发区段设计原则

11. 保护区段相关原则

11.1 保护区段长度计算原则

11.2 保护区段解锁原则

11.3 跨线保护区段划分原则

12. 地面重叠区设置原则

12.1 ZC重叠区设置原则

12.2 ATS、CI重叠区设置原则

13. 逻辑区段划分原则

14. 临时限速区段划分原则

前言:
  • 本部分是T/CAMET 04013的第1部分。

  •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号国铁城市轨道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吴明、吴新安、张军、李凯、贾庆东、刘桂宏、喻智宏、王健、李博、张兵兵、代继龙、刘伟、唐凯琳、王鲲、周斌、齐进宽;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王道敏、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朱东飞、肖利君、张守芝、刘新平。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互联互通共线和跨线的信号系统设计原则,以及互联互通CBTC系统在轨旁设备布置原则、车载设备安装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简要介绍02

T/CAMET 04013.2-2018 

第2部分:安全评估

(含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安全评估

4.1 评估原则

4.2 一般要求

4.3 互联互通安全评估相互认可

4.4 互联互通安全评估过程及活动

前言:
  • 本部分是TCAME/T 04013的第2部分。

  •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北京英华经纶交通运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孙超、赵天时、郎学伟、陈建国、陈光智、刘正东、卿松、王成国、朱胜远、师秀霞、方力一、唐凯琳、李兆龄、吴炳昊、张扬、张伟;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肖利君、张守芝、朱东飞、刘新平、王道敏、徐鼎。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CBTC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工程安全评估原则、活动、流程、交互物及版本升级评估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安全评估活动及相关流程,并确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安全评估各相关方工作内容及职责。

简要介绍03

T/CAMET 04013.3-2018 

第3部分:交付基本条件

(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基本要求

4.1 一般规定

4.2 专用要求

4.3 性能要求

前言:
  • 本部分是T/CAMET 04013的第3部分。

  •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吴明、吴新安、张军、毛新德、张晋恺、徐伟、喻智宏、李晓刚、王健、严业智、李博、张兵兵、李铮、贾鹏、李翔、罗长兴;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王道敏、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朱东飞、肖利君、张守芝、刘新平。

范围:

本部分定义了互联互通的交付基本条件,包括互联互通交付时的基本要求、专业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互联互通工程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互联互通的信号系统的交付工作。




如何获取
 ?


· 线上预览:协会会员单位可通过协会网站——标准中心——标准信息平台进行线上预览,不支持下载。

· 实书购买:点击阅读原文,跳转中国铁道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进行购买。



更多精彩: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测试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下)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上)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统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标准 | 中低速磁浮交通标准

    ———————————

    编辑:闫   策
    审核:标准部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人民城轨交流群 

    获取城轨行业一手资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