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CAMET论坛 | 分论坛十:标准体系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CAMET论坛 | 分论坛十:标准体系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5-09-25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协会“4+N”系列成果



2025年9月19日,CAMET分论坛十“标准体系创新与发展”于青岛成功举办,论坛由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论坛汇聚城轨行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装备制造领域专家,共同分享通过标准创新优化助推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成果。



image.png


协会副会长、设计咨询专委会主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夏秀江,协会标准部部长任健,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总经理于德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王臣,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车辆技术总监邓奇,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邵建虎,德铁系统技术公司亚洲区认证代表吕亚金,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轨院副总工程师强士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院副总工程师刘伊江等出席论坛。协会设计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于松伟和副秘书长李爱东共同主持论坛。

image.png


在论坛主旨发言中,夏秀江指出,标准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实现规范发展、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的重要基石,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他强调,设计咨询专委会始终坚持“设计引领、标准先行”,在协会相关领导、标准化委员会及标准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标准国际化合作。本次论坛,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围绕标准体系创新、高质量发展与标准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标准突破与实践应用、助力城轨实现“智慧、绿色、融合、国创”发展目标搭建交流平台。

 


基于深圳地铁建设经验,于德涌分享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建设标准体系的思考。他指出,设计标准体系是推动城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石与核心支撑。发言期间,于德涌系统介绍了深圳地铁“1365N”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及现阶段建设进展,并就标准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邓奇在分享中列举了若干国外地铁车辆延寿案例,论证了地铁车辆延寿标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并系统阐述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牵头编制的“1+5+X+Y”地铁车辆延寿标准体系,包括体系架构、规划及标准清单等内容。针对未来车辆延寿标准体系的发展,邓奇指出应以延寿评估及更新改造为核心主线,指导老旧城轨车辆实现数字赋能、绿色升级、技术革新等发展需求,最终形成涵盖车辆寿命评估、更新改造、检验与试验、退运处置的完整标准体系。


 

邵建虎介绍了中车唐山公司I Servo?标准体系及流程,着重阐述了地铁车辆维修策略优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并分享了此项研究在整车级标准、系统级标准、部件级标准三个层级的完成情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更新改造工程选用标准所面临的难点,王臣从项目特点、设计特点、标准特点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通过介绍国家政策及多个城市改造项目启动的判定依据,他提出改造设计启动标准应逐步由“单一指标评定法”向“综合评定法”转变,由“使用年限+故障率”向“触发条件+设施设备状态”转变。他指出,未来既有线改造的标准体系必将向分阶段、分层次、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并倡议以协会标准技术委员会和设计咨询专委会为平台,协同攻克既有线改造标准编制的难题。

 


吕亚金分享了欧盟交通系统中基础设施管理方与轨道交通运营方工作界面的划分情况,并详细说明了ECM(Entity in charge of Maintenance)肩负的四项职能及其涉及范围,以及ECM在实现铁路安全目标中的战略重要性。

 


强士盎从研究背景、主要科研成果及标准重要条款等维度,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机械灵活编组项目关键技术标准。她认为,在更新改造的背景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灵活编组与机械灵活编组将成为国内灵活编组技术应用的主流发展方向。

 


刘伊江在概述现有风道设置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隧道风道、新风道、排风道等不同类型风道,提出了针对现行标准的优化建议与理论分析,旨在为后续地下车站土建风道设计标准的反思与建议提供参考依据。

 


“标准体系创新与发展”分论坛汇聚行业技术专家,围绕设计标准体系、车辆延寿标准体系、维修策略优化标准体系、既有线改造标准体系等城轨未来发展方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展开深度交流探讨,凝聚了以标准创新推动技术迭代、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效助力城轨标准体系优化升级,推动实现“智慧、绿色、融合、国创”发展目标。




头条速递 (1).png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