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9月19日,CAMET第二届国际学术论坛“合作共赢构建全球城轨新范式”在青岛召开。来自中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城轨交通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齐聚,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等前沿方向深度交流,旨在搭建跨国界、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前沿技术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路径,促进全球城轨行业的协同创新与共同繁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仲建华出席论坛。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作《人工智能与桥梁美观》演讲,他从人工智能算法与桥梁美学设计的双重维度,展现了城轨基础设施创新的全新可能——当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遇上智能算法,不仅实现了结构安全与经济效率的优化,更赋予了桥梁“流动的艺术”之美。这种“技术+美学”的融合思维,对城轨车站、轨道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创新设计具有深刻启示。
北京交通大学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宏科作《新型信息网络赋能轨道交通数智化发展》演讲,他从网络架构、技术路径到应用场景,系统阐述了新型信息网络如何为轨道交通数智化“筑基赋能”——从智融标识网络的理论创新,到车地协同、数字孪生的实践探索,打开了城轨交通系统“万物互联、智能协同”的想象空间。
秦国栋主持
张纯主持
主旨演讲阶段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秦国栋主持;主题演讲阶段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副系主任张纯主持。
比亚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亮亮作《中国自主单轨技术之海外新实践》演讲,展示了比亚迪云轨技术从菲律宾伊洛伊洛的城市交通升级,到埃及新行政首都的智慧交通网络构建,正以“中国方案”服务全球城市发展。
巴黎公共交通自治局(RATP)铁路系统工程部门原主管、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荣誉大使克劳德?安德劳尔作《基于CBTC系统的地铁信号改造:实践与展望》演讲,介绍巴黎地铁借CBTC系统改造信号系统,高峰时段列车间隔缩短至90秒,运能提升约30%的成效。
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亚太地区总监董宝才作《智慧出行5.0:协同共创亚太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演讲,从数据共享到跨城联动,从技术标准到人文关怀,每一个维度都体现着“以乘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勾勒出数字化、智能化与多模式交通协同的亚太城轨新生态蓝图。
德铁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电动车组技术中心主管汉斯-维尔纳?伯格与亚洲区首席技术代表陈力欣联合作《德铁列车全生命周期优化及延寿技术》演讲,阐述通过模块化改造和预测性维护,使车辆平均寿命延长15年的技术方案。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助理教授陈增翰作《马来西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演讲,分析吉隆坡地铁扩展和柔佛州轻快铁项目现状,以及面临的资金、土地和协同等挑战。
台湾林同棪工程顾问公司副总工程师林忠正作《台南市轨道交通单轨系统规划》演讲,介绍连接台南车站与安平区等核心区域的20公里单轨系统规划。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轨道智慧化军团总工程师李明群作《跃升城轨智能化,助力城轨构建全球新范式》演讲,展示华为以5G、云计算、AI等技术赋能城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推动城轨系统全面升级。
从技术创新到国际合作,从区域发展到全球协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始终致力于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城轨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次论坛上,嘉宾们的分享虽视角多元,却共同锚定一个核心——唯有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推动全球城轨迈向更智能、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
国际学术论坛直播回放
扫码观看
更多CAMET论坛精彩内容
见人民城轨2.0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