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部分轨道城市均实施TOD综合开发,有力推动了城市科学发展,为反哺城轨交通建设运营做出了重要贡献。2025版报告约6.1万字,包含大量图表,除系统介绍TOD指数评估体系、特点、城市-线路-站点三大层面的TOD指数成果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岗位)、工商注册企业、城市服务设施及公园景点、物业市场等大数据的分析研究结论,极具参考和深入研究价值。此外,本报告邀请了具有实操经验的轨道公司、运营商等进行TOD项目案例的复盘和分析,为TOD项目综合开发、企业TOD战略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在城市TOD指数综合排名方面,本报告遵循以往版本的分类原则,按照轨道交通线路数量对城市进行分类,本次评估的46个城市中轨道线路3条及以下的19个城市定义为未成网城市,其余27个城市为成网城市,与2024版指数相比,成网城市增加了贵阳。
深圳及厦门分列成网和未成网城市TOD指数综合排名首位,深圳继续蝉联全网首位。
在城市TOD四大维度指数综合排名方面,在成网城市中,深圳在交通效率、发展潜力和幸福体验三个维度位居第一,北京物业价值指数第一;在未成网城市中,厦门交通指数仍排名第1,发展指数、幸福指数排名提升;兰州发展指数排名第1,交通指数、幸福指数排名有所提升;石家庄物业指数排名第1,其他三个维度指数均提升1名;哈尔滨的幸福指数仍排名第1,交通、发展指数也进入了前3。
从46个城市线路TOD指数来看,首位线路运营年数与TOD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总体上看,运营年数较长线路的TOD指数普遍高于运营年数较短的线路。
从46个城市首位站点TOD指数来看,每个城市TOD指数最高站点大多处于城市CBD、城市的核心商圈、城市核心区等区域,往往也是城市活力中心和政治经济中心,汇聚了大量工作岗位、人口、服务设施以及各类城市资源。深圳的国贸/会展中心站、广州的珠江新城、南京的新街口站、上海的人民广场、重庆的临江门等都是全国范围内表现优秀的站点。
从2025版TOD磁力指数评估结果来看,其沿用2024版方法,评估范围除已开通运营的线路站点外,还包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各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线路站点。深圳TOD磁力指数依然保持在第1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分列第2-7位,与现状TOD指数保持一致。重庆、天津、兰州、福州、昆明等17个城市TOD磁力指数排名高于现状指数。
TOD指数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持站在城市战略高度而非TOD项目视角、从城市整体利益而非具体主体收益出发的理念与方法,在当前形势和城市发展要求下更显适配。依托TOD指数及其背后的大数据,能为城轨交通和城市发展项目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精准支撑,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今后,TOD指数及其背后的大数据与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数据整合,可进一步形成“规划经营”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闭环。这不但能为城轨交通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还能形成数字资产、与社会各方共同挖掘利用价值,更可赋能“TOD生活圈”构建,提供功能和空间复合、线上线下融合、高效精准的轨道生活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联系人:闫策 010-83935771
1800116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