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向世界推介重庆单轨丨解密“丝滑变轨”
最新动态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向世界推介重庆单轨丨解密“丝滑变轨”
2025-08-20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协会“4+N”系列成果



变轨、穿楼

看重庆单轨如何圈粉










重庆单轨又双叒叕火了!

一边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发布一段“丝滑变轨”视频

向世界秀出重庆单轨的黑科技

今天

我们就来看看重庆单轨的

“硬核实力”和“圈粉魅力”!




外交部发言人点赞重庆单轨!



8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重庆单轨自动变轨的视频,配文“准确无误、平稳流畅!”,瞬间吸引国内外网友围观。



视频中,列车疾驰而来,道岔自动变轨,列车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精准度堪比“外科手术”!而这只是重庆单轨技术的冰山一角——就在两个月前,重庆迎来了轨道交通运营20年。20年来,重庆单轨不仅成为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凭借领先技术和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单轨的“硬核实力”!




单轨道岔成“丝滑变轨”关键



一直以来,单轨列车的调头和变换轨道,都是重庆轨道交通的特色,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背后的关键设备是单轨道岔。

所谓道岔,就是轨道列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有了道岔,就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单轨列车就靠它来变换轨道。若要调头,列车只需通过道岔换道(即折返),就可以行驶到另外一条轨道上,然后将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完成“调头”。

记者了解到,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分享的重庆单轨自动切换轨道场景为重庆单轨3号线碧津站内。2016年,该站投入使用平移式渡线道岔,日均转辙200次左右。

据介绍,3号线的平移式渡线道岔,由四节直线梁和两节曲线梁组成,其梁体由台车支撑,4台7.5千瓦电机驱动,单组重量高达120吨,可谓超重量级“选手”。梁体通过快速平移,准确对接,对接误差在3毫米内,实现列车行驶转换。道岔的平移距离4.25米,列车通过时速30公里,转辙时间在30秒以内。

据悉,除了在碧津站可以看到此技术,在四公里站、九公里站、鱼洞站等站也可看到。


从“洋技术”到“中国造”



如此神奇的技术,是如何炼成的?这离不开背后的多年科研攻关。

2004年,重庆建成了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单轨2号线。当时,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技术和设备大都从国外引进,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核心技术,也都遵循着国外的标准和规范。

要打破国外技术的壁垒,推动跨座式单轨产业发展,就必须自己掌握轨道核心技术。为此,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邀请了许多道岔专业的老专家来共同研究,技术团队抓住学习机会,向专家们请教知识、咨询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团队收集了海量的测量、比对、绘图数据,不断摸索、钻研、总结,还编制出中国首本《单轨道岔设备维护维修规程》。

经过多年攻关,重庆单轨道岔技术团队完成了20余项科技创新和技研任务,让道岔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到更智慧,实现100%国产化、95%本地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全长67公里、日均客流超100万人次的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也成为全球单线运营里程最长和客运量最大的跨座式单轨系统。


从“跟跑”到“领跑”



事实上,重庆近年来在单轨技术上发展十分迅猛。

目前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已经全面掌握跨座式单轨转向架、轨道梁、道岔三大关键技术,创建全球首个国家单轨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制订了跨座式单轨以及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等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10项。

同时,重庆单轨技术还在积极“走出去”,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等国轨道建设运营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技术服务,2024年新签合同超42亿元。今年6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与越南河内市城铁管理委员会签约,将向越南分享单轨成熟技术和实践经验。

6月19日,国内首列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列车在童家院子单轨基地亮相。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不仅如此,重庆轨道交通在社交平台频频出圈后,成了一张“靓丽名片”,为城市旅游赋能添彩。比如,李子坝站“单轨穿楼”成热门景点,佛图关段“开往春天的列车”被央视打卡,最新熊猫主题列车萌翻中外游客。


图/朱纪安

图/曾娟

图/钟可臻



图/刘畅

重庆单轨从“山城专属”到“全球顶流”,靠的不仅是“上天、入地、穿楼”的魔幻景观,更有一套“技术+颜值+国际影响力”的组合拳。未来,重庆单轨将如何继续书写新篇章?更智能的列车系统、更环保的运营模式、更广阔的国际合作……还有更多惊喜等待解锁!




来源:重庆轨道交通、人民城轨、新重庆-重庆日报


7114cfe3c25ea0e57caeef4a2d77e052.jpg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