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2018年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团体标准,并于2024年发布第1号修改单及其外文版。其中包含8个部分,本期介绍后4个部分。
上期精彩: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上)
T/CAMET 04011.5—2018
第5部分:计算机联锁(CI)间接口(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总则
5. CI-CI通信接口报文规范
5.1 接口连接方式
5.2 通信体系结构
5.3 接口数据描述
5.4 应用信息定义
本部分是T/CAMET 04011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宿秀元、张利峰、邱锡宏、陈鹤、高国栋、冯浩楠、段宏伟、张大涛、原志彬、刘清华、胡顺定、王悉。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王道敏、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朱东飞、肖利君、张守芝、刘新平。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计算机联锁系统(CI)不同线路间接口,包括通信方式、拓扑结构、接口描述和信息包内容及异常处理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简要介绍02
T/CAMET 04011.6—2018
第6部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间接口(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总则
5. ATS-ATS报文规范
5.1 通信机制
5.2 接口详细描述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备类型定义、设备色码定义、列车信息识别号字段说明
本部分是T/CAMET 04011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陈逸、肖孟、李弘、郭辉、宋丽丽、张德明、郭戬、王丽丽、黎邓根、邬斌剑、王春。审核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王道敏、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朱东飞、肖利君、张守芝、刘新平。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互联互通相邻线路间线路级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接口,主要包括通信架构、信息内容、数据交互流程、可扩展性、设备类型定义、设备色码定义、列车信息识别号字段说明。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T/CAMET 04011.7—2018
第7部分:信号各子系统与维护支持系统(MSS)间接口(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总则
5. 接口描述
6. MSS-VOBC报文规范
6.1 接口连接方式
6.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6.3 接口数据描述
7. MSS-ZC报文规范
7.1 接口连接方式
7.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7.3 接口数据描述
8. MSS-DSU报文规范(可选)
8.1 接口连接方式
8.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8.3 接口数据描述
9. MSS-ATS报文规范
9.1 接口连接方式
9.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9.3 接口数据描述
10. MSS-CI报文规范
10.1 接口连接方式
10.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0.3 接口数据描述
11. MSS-计轴报文规范
11.1 接口连接方式
11.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1.3 接口数据描述
12. MSS-电源报文规范
12.1 接口连接方式
12.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2.3 接口数据描述
13. MSS-LEU报文规范
13.1 接口连接方式
13.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3.3 接口数据描述
14. MSS-微机监测报文规范
14.1 接口连接方式
14.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4.3 接口数据描述
15. MSS-DCS报文规范
15.1 接口连接方式
15.2 通信层次结构描述
15.3 接口数据描述
本部分是T/CAMET 04011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黄友能、张瑞雪、张日新、智国盛、何丹、张尧、杨勇、李刚、章国林、胡顺定、韩琛、周晓。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王道敏、张良、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肖利君、张守芝、朱东飞、刘新平、徐鼎。
范围:
本部分定义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的各子系统与维护支持系统(MSS)间接口规范,包括互联互通下各系统与MSS的接口连接方式、接口数据描述等。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T/CAMET 04011.8—2018
第8部分:车载人机界面(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3.2 缩略语
4. 总体要求描述
5. 车载人机界面要求
5.1 总体要求
5.2 主要颜色值定义
5.3 MMI显示图例要求
5.4 车载ATP切除或ATP未激活显示
5.5 整体效果图
5.6 司机室按钮、开关、指示灯设置要求
5.7 声音报警
本部分是T/CAMET 04011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编写组:张强、夏夕盛、秦雪梅、李紫时、刘鲁鹏、郑伟、李博、吴苏娇、周在福、杨晓荣、张涛。审查组:李中浩、朱翔、赵炜、郑生全、张艳兵、张良、王道敏、张琼燕、段晨宁、李新文、李德堂、文成祥、任敬、朱东飞、肖利君、张守芝、刘新平。
范围:
本部分定义了互联互通中车载人机界面及操作方式,包括车载人机界面的显示图例、主要颜色值定义和司机室按钮、开关、指示灯设置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国内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 线上预览:协会会员单位可通过协会网站——标准中心——标准信息平台进行线上预览,不支持下载。
· 实书购买:点击阅读原文,跳转中国铁道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进行购买。
更多精彩:
标准丨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统规范团体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和外文版)
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计、工程规范团体标准
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团体标准
———————————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人民城轨交流群
获取城轨行业一手资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