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普丨坐地铁不“晕车”?原来是因为......
最新动态
科普丨坐地铁不“晕车”?原来是因为......
2025-07-114


地铁作为城市的“地下动脉”,每天以精密的设计和高效的运转,默默守护着千万乘客的出行。但您是否好奇过——

为什么地铁座椅总是光洁冷硬?

车顶那一闪一闪的“自拍神器”究竟在记录什么?

同样飞驰在地下隧道

为何地铁比汽车更稳、更不易晕车?

本期科普将带您探寻地铁背后的“隐藏科技”:从防火防撞的金属座椅,到实时监测安全的弓网检测系统,再到平稳如履平地的运行控制,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安全与舒适的智慧。




Q

地铁列车也有“自拍神器”?

A



图中的摄像头就是列车的“自拍神器”,这是车辆弓网检测装置。它安装在带有受电弓车厢的顶部,内部集成了高清摄像头和补光灯,它可跟随列车的运行,动态监测接触网和受电弓状态。大家看到一闪一闪的灯光,就是来自弓网检测装置中高速摄像机的闪光灯。


“自拍神器”都能拍些啥?


弓网检测装置“对准”的是受电弓接触网,列车高速运行时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取电,驱动列车飞驰向前,因为受电弓与接触网,长时间接触摩擦,实时监测弓网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弓网检测装置就“担当”着这一职责。


为什么“补光灯”一闪一闪的?


当列车夜间行驶或穿越隧道时,就需要它来及时进行补光。在白天,补光灯也会处于频闪状态,使拍摄出的画面可以更清晰明亮。


“自拍照”发给了谁?


弓网检测装置非常“勤劳”,每天列车一“上班”它就会同步进入工作状态,这些“自拍神器”拍出来的画面除了传送到司机室,便于司机查看,还可以无线传输到DCC控制中心,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处理,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Q

坐地铁为什么不“晕车”?

A



地铁的天然优势



1
启停平稳“路况”佳

地铁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避免了汽车频繁的变道、急转弯或急刹车。这种稳定规律的行驶方式减少了前庭系统(内耳中负责平衡感知的器官)受到的复杂刺激。

2

视觉刺激少

地铁在隧道中行驶时,窗外景物相对单一(如隧道壁),即使在地面行驶,乘客也更容易通过固定视角(如前方车窗)预判运动趋势,从而降低大脑的混乱感。地铁车厢空间较开阔,乘客可以自由调整视线或站立,避免像在狭小汽车内因视线受限而加剧不适。


会“呼吸”和“柔术”的车厢



1
转向架+空气弹簧



藏在车底的转向架,带动车轮自动转向。转向架的稳定性大部分来源于它的一系悬挂系统与二系悬挂系统。一系悬挂系统内的一系锥形橡胶弹簧可以衰减来自轨道的振动,保证转向架的稳定性指标在安全范围内。而二系悬挂系统中的空气弹簧(俗称“智能气囊”)会根据车厢载荷大小实时充放气,调节车厢高度和倾斜角度,哪怕列车歪了,车厢也能保持水平。

2

抗侧滚装置

转弯时的离心力由抗侧滚扭杆装置解决,它通过弹性变形产生反向扭矩,硬核抵消车体侧倾,就像给车厢装了“防摇神器”。再加上高度调节装置实时微调,车厢内能基本保持稳定。




Q
地铁座椅为什么这么设计?
A

地铁属于地下公共交通,空间相对封闭,客运量大且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防火非常重要。为了防止火灾,地铁座椅采用的都是不锈钢及其他金属材料,具有耐热、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难以燃烧,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地铁的运营安全。

出于对安全快捷、维护高效的考虑,地铁列车的座椅布置多采用联排座椅,为乘客提供更多座位的同时,也方便大家在大客流场景下快速通行。       




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展示会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将于9月18日-20日在青岛市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展示会

展示内容将包含历史介绍、科普视频、科研专项、科普丛书、模拟驾驶、成果案例集展示、站场及列车模型及现场交流活动等

想要获取更多科普内容,欢迎关注MetroTrans 2025科普展。






更多精彩:

科普丨某些地铁安检口偶尔“无人值守”?原来是因为......

科普丨怕冷or怕热?看地铁列车如何“适宜”你的体感温度

科普丨"秒级对话"、智慧环线、车门防护?原来地铁里隐藏了这么多黑科技→

    ————————

    来源:天津地铁运营、苏州地铁、深圳地铁

    编辑:闫策

    视频:人民城轨

    审核:王博、王柏晶

    关注人民城轨

    每周五进行【科普】栏目更新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

    与更多城轨科普爱好者相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