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中国通号承办的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期间,人民城轨对话栏目特邀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芦睿泉、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靛、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何鹏飞、苏州市轨道交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顾庆琪、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新兴产业事业部部长徐宗奇、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刘超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的协同发展。
四大资源池: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协同发展的天然优势
· 机制资源池: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成熟且完善的管理机制,可直接应用于低空交通领域。
· 技术资源池:城市轨道交通所积累的技术成果,为低空交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国土资源池: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场段等空间资源,可转化为低空交通所需的基础设施,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 人才储备池: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运维团队,能够迅速适应低空交通的运维需求,保障行业的平稳运行。
多地实践: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如何协同发展?
· 青岛地铁:青岛地铁在全域布局了20多个车辆段场和近300个站点,其风亭、出入口、垂直电梯及站前广场等设施,可直接为无人机、直升机提供便捷的起降场地,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
· 重庆轨道:鉴于重庆多山多桥的地形特点,部分区域人工巡检难度大。借助低空经济发展契机,重庆轨道交通采用无人机巡检,不仅解决了“人到不了”的难题,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 西安地铁:西安提出“空网链”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共享技术,构建低空经济航路、空联、设施、服务四张网,确保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苏州地铁:遵循“兼容、利用、共享”的原则,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场段改造为低空基础设施。同时,现有的城轨交通运维人员及电力通信设施可直接服务于低空交通,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 中国通号:未来进一步探索构建“轨道+低空”新型物流体系,将服务范围拓展至远郊及交通不便地区。同时,打造载人“空铁联运网”,连接高端旅游景点等区域,丰富市民的出行选择。
· 交控科技:低空交通可为轨道提供管理赋能,两者的深度融合将为城市带来多元化的交通体验,推动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协同发展,不仅具备现实的合理性,更具有战略预判的前瞻性。这种协同模式有利于实现国土资源、空间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是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