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智慧城轨成果综述丨城轨交通在智能智慧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最新动态
智慧城轨成果综述丨城轨交通在智能智慧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2025-05-17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财务可持续 #融合城轨


编者按:


为顺应行业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五载奋进、成果斐然,全行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持续推动城轨交通智慧化建设,智慧城轨建设展现出勃勃生机,推出15个示范工程,50个深化体系研究理论,近百个重点科研项目,50多家运营企业主导建设,近千家设备厂商强力支撑,基本实现了《纲要》提出的第一步建设目标。


五年来,包叙定创始会长与协会一直关注各地智慧城轨的建设情况。在4月25日举办的智慧城轨2025现场会前,包会长对会议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会议开成建设智慧城轨征途上一次奋进再出发的工作部署会、提质跃升的誓师动员会、励志励行的团结奋斗会。


当前,新型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发展,也给城轨行业带来技术迭代、产业变革的重大影响,是智慧城轨迭代升级的核心引擎。在城轨交通以运营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协会应势而上谋发展,抓住人工智能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推动AI大模型与城轨业务全场景深度融合,正式启动智慧城轨发展纲要2.0的编制工作。


站在新的起点,协会将认真总结过往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携手行业各方推动智慧城轨稳步发展,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不断将《纲要》的贯彻落实引向深入。同时,协会也将通过人民城轨传媒矩阵等平台,持续发布智慧城轨系列成果,与行业同仁共享经验、共促发展。在此,诚邀大家关注,共同见证智慧城轨再创新佳绩!



城轨交通在智能智慧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

专家学术委执行主任

仲建华


5年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期而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力问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应运而生。



5年来,城轨交通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城轨交通系列指示为指导和遵循,践行“交通强国、城轨担当”使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悉心指导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锚定《纲要》“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同频共振、励精图治,“1-8-1-1”体系总体布局引领,15个示范工程先行探索,50个深化体系研究理论奠基,近百个重点科研项目积极跟进,50多家运营企业主导建设,近千家设备厂商强力支撑,开创了智慧城轨建设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01



智慧赋能,城轨交通智慧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纲要》战略引领,以智慧强力赋能,城轨交通运营指标较2020年全面向好。乘客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无感支付普遍采用,满意度达 92%以上,提高3-5%。运输效率显著提升,高峰最小行车间隔≤86秒,<120秒的线路达16条。客流强度平稳有升,2024年地铁平均客运强度0.76万人次/公里·日,增幅约75%。运营安全态势良好,平均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0.7次/百万车公里,下降56%。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永磁牵引节能20%以上。“智慧底座”支撑作用明显,城轨云平台“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优势逐步发挥,算力利用率提高40%以上。降本增效效果良好,智能运维系统提升检修效率约30%,智慧车站少人化,运营成本大幅减低。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办公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纲要》拟定的“2025年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为“交通强国”建设和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创新驱动,城轨交通居世界先进行列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我国成功攻克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开通54条FAO线路,运营里程1484公里,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5年间增长20多倍,占投运线路的12%(世界FAO线路平均占比8%)以上;按GOA4最高等级运行的线路达到1348公里,占比超过90%,标志着我国城轨装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关键技术居于世界城轨国家领先地位。


智能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中车集团实现地铁列车标准化;智能通信系统覆盖率超80%,关键部件自主化率提升至85%以上。


青岛地铁6号线智慧城轨建设效果显著。建设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三大核心系统,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列车运行的自主化控制、专业设备的状态感知、生产运营的信息化赋能、乘客载运的精准服务,推动业务重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


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五年来,全行业强力推进智慧城轨“1-8-1-1”体系创新发展,46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03



客服创新,促进服务品质稳步跃升


全链条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智慧票务应用效果显著,实现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票检合一、设施互联、票制互通、信息共享,系统覆盖95%以上线路;全国30多个城市接入“城轨易行”平台,服务乘客超5亿人次;跨城票务“一张网”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南京都市圈等区域落地,实现跨省市票务互通,方便乘客出行,并减少售检票人员10%-20%,实现少人化发展。智慧客流预测系统在20个城市应用,北京线网客流仿真引擎使管控精准度提升50%。五年间,乘客满意度从82%提升至94%,智慧客服系统获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04



智慧赋能,运输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运输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在智能调度领域,线网智能调度指挥,动态运行图编制,运量、运力合理匹配,部分城市采用灵活编组、虚拟连挂、重联及混合编组等模式,增效降耗效果显著。上海15号线网络化调度平台实现世界最大规模路网管控;杭州NCC系统基于客流数据分析,实现全自动编图与调度辅助决策;在智慧车站建设方面,全国建成600多个智慧车站,天津AI安检系统检出率95%以上。


智能运输组织创新推动运营效率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基于CBTC的互联互通示范工程,攻克世界难题,实现三线跨线运营,运能提升30%;长株潭城际环线互联互通,成都地铁实现多交路、快慢车运输模式。全行业运输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大幅提升。


05



系统重构,夯实城轨运维安全基础


智能运维与安全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上海地铁智能运维系统使车辆可靠性提升136%;南宁通号设备检修效率提升30%;南京弓网在线检测系统故障处理效率提高88%。全国建成15个智慧场段,南京7号线马家园车辆段实现全业务协同,管理效率提升40%。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南京、天津等地应用,人员优化率达42.7%,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5%。智慧运维项目获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


智能运维技术提效率强管理。智能运维技术提升检修效率约30%。上海车辆运维系统将人车比由0.55下降到0.4,下降27.3%;青岛6号线推进修制改革,由118人缩减至68人,减员42.3%;无锡地铁构建线网级智能运维平台,设备故障率下降40%;天津地铁采用自动开关站技术将开站时间从25分钟缩短至4分钟。


06



云数融合,筑牢城轨发展智慧底座


城轨云平台支撑作用显著。全国30多个城市建成城轨云平台,呼和浩特、太原等城市实现全业务上云。武汉线网云平台支撑20余条线路业务,机房使用率提高60%,运维人员节省40%;天津分布式云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50%;西安线网云平台承载25条线路数据,资源利用率提升30%。大数据平台支撑客流预测、能耗优化、企业管理等100余个应用场景。在5G应用方面,南京、上海等城市建成5G公专网,实现车地通信1.5Gbps高速传输。城轨云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云数融合驱动业务模式升级。郑州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设计、建设、运维的一体化管理,改变了分散管理的落后方式。绍兴软土隧道数字化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编码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效率提升30%;南昌运营生产一体化平台覆盖客运、车辆等6大领域,管理效率提升40%。


07



自主创新,城轨交通产业链基本形成


自主化技术装备居于取得重大突破。北京燕房线全自动运行系统(FAO)、重庆互联互通CBTC系统、青岛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上海智能运维系统和中国标准A型地铁列车等一批自主化示范工程引领作用明显,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并跑,部分关键技术实现领跑。自主化FAO线路超过80%;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覆盖时速120-200公里全谱系,IGBT芯片国产化率突破90%,碳化硅变流器节能27%,通信系统自主化率达95%。


构建完整技术标准体系。我国已建立涵盖10大领域的智慧城轨标准体系,发布96项团体标准,在编项目77项。《城轨云系列技术规范》成为全球首个行业云标准,全自动运行系统标准获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纳,对于城轨交通行业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标准化率评价办法》促进标准化认证工作开展;北京纵横科技牵头制定车载网络融合标准,提升列车控制效率15%;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建立基础设施检测认证平台,助力行业建筑工程质量提升。


城轨交通产业链初具规模。智慧城轨建设促进了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产业生态,中车集团、通号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300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智慧城轨产业规模实现较大突破。国产装备出口至20余个国家,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以上。


08



数智协同,推进城轨交通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


智慧赋能经济效益明显。据行业部分运营企业初步统计,青岛地铁TACS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0%;天津智能调度系统节省建设资金7830万元;南京智慧照明节电75%。苏州单站减员33.33%。郑州BIM全生命周期管理节省3.85亿元。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在能源管理领域,全国累计应用永磁同步电机节能达20%以上,投运超5000台,年节约电量可达15亿度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18%;宁波地铁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能源系统应用,节能30%以上;武汉地铁绿色环控系统节能率达40%;成都地铁双向能量反馈技术综合节能16.7%,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南京分布式光伏系统减少主变电所3座;天津光储直柔项目年发电2166MWh,碳排放强度降低35%。在智能建造方面,长春装配式车站节省工期30%,深圳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率达70%,节约成本1.28亿元;BIM技术在郑州、厦门等城市应用,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8%。智慧城轨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年来,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纲要》,全力推进智慧城轨建设,以智能智慧化赋能城轨交通,迈出的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协会审时度势的战略统筹和全行业凝心聚力的踔厉奋发。



1.《纲要》对智慧城轨发展的战略指引。《纲要》是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宗旨,立足城轨交通行业发展大局,以“智能智慧化”赋能城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部发展战略,《纲要》谋划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深得业界充分肯定和高度共识。


2.《纲要》对智慧城轨建设的周密部署。《纲要》制定的两步走战略目标、“1-8-1-1”发展蓝图,高屋建瓴,紧扣城轨发展实际,指导城轨行业智慧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3. 城轨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的强劲发挥。在《纲要》的指导下,城轨企业以“交通强国 城轨担当”责任感,以智慧城轨建设主力军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智慧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智能智慧化赋能传统城轨交通行业,发展智能系统捷报频传,建设智慧城轨硕果累累,谱写了城轨交通智慧化建设的新篇章。


4.多措并举发力智慧城轨建设的协同推进。全行业以“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协会引领,企业跟进”的良好局面推进智慧城轨发展。重点体系深化研究的探索,为深化智慧城轨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成果卓著;示范工程的引领,其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成果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助推发展;先进成熟项目的应用,一批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适用的项目,在乘客出行的舒适便捷,运输生产的安全高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协会和全行业的同舟共济,协会对《纲要》的宣贯、指导和服务;规划设计咨询单位,前瞻性地开展智慧城轨规划设计标准研编;装备企业,引领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主动捕捉、研究智慧城轨建设的痛点、难点,开展攻关工作。在城轨交通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纲要》的实施,奠定了城轨交通智慧化发展的扎实基础,开创了同心协力谋发展,凝心聚力绘蓝图的新局面。



回首5年来智慧城轨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可以说,在国家政策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协会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纲要》绘就的“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中国城轨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重点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得到应用,智能化产业初具规模”第一步战略目标。


在回顾和分享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智慧城轨建设仍面临着成绩与不足并存的现象,新建系统的技术标准尚待补充完善,智慧城轨建设评价体系尚待建立健全,智慧赋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尚待逐步适应等不足,需在持续推进《纲要》实施中,进一步积极化解和认真应对。


五载耕耘结硕果,奋楫扬帆启新程。中国智慧城轨建设以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城轨交通由建设与运营并举跨入运营主导的新阶段,智慧城轨赋予了新内涵、新要求和新使命。



1.锚定《纲要》战略目标,锲而不舍持续推进。在《纲要》5周年总结基础上,深刻把握当前城轨交通发展的新要求,更好适应智能智慧化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启动《纲要》修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推进城轨信息化、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为指导思想,制定符合时代科技发展潮流的智慧城轨新时期战略目标,蓄力储能再启程。


2.围绕“两重两新”国家战略,发挥城轨基础支撑效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战略,结合城轨交通实际,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运营生产安全和既有线更新改造等项目中,智慧赋能,协同发力。


3.发力战略关键引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紧抓人工智能高速演进和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等战略契机,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城轨交通,研发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应用场景智能体,着力开展低空经济+城轨交通,拓展低空技术在城轨交通行业的应用,培育和发展具有城轨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4.实施“四大战略”,推进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



建设智慧城轨、绿色城轨、融合城轨和国创城轨是“十四五”以来协会部署的“四大战略”,要汇聚全行业磅礴之力,以智能智慧化赋能、绿色低碳化添彩、多元融合化聚力和国产自主化奠基,促进城轨交通可持续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实施《纲要》取得的成果令人欣慰,展望《纲要》绘就的蓝图信心倍增,让我们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轨交通新篇章。

来源: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
更多精彩:
智慧重构 提质未来丨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圆满闭幕
智慧重构 提质未来丨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开幕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