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标准
T/CAMET 07001—2018
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规范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5. 行车组织
5.1 一般要求
5.2 调度指挥模式
5.3 交叉路口行车组织
5.4 非正常行车组织
5.5 车辆基地行车组织
5.6 列车驾驶
6. 客运组织及服务
6.1 一般要求
6.2 客运组织管理
6.3 客运组织服务
7. 车辆基地管理
8. 车辆管理
9. 设备设施管理
9.1 一般要求
9.2 供电系统
9.3 通信系统
9.4 信号系统
9.5 通风空调
9.6 消防系统
9.7 给排水系统
9.8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9.9 售检票系统
9.10 电梯、自动扶梯
9.11 安全门系统
10. 土建设施管理
11. 交通安全设施管理
12. 人员管理
12.1 一般要求
12.2 电车驾驶员
12.3 调度人员
12.4 客运服务人员
12.5 其他人员
13. 安全管理
13.1 一般要求
13.2 安全管理制度
13.3 安全风险管理
13.4 安全教育
13.5 安全检查
13.6 应急管理
本标准按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城市轨道交通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珠海城建现代交通有限公司、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经营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黎康、许广鹏、仲晓晨、陈先伟、朱岸平、钱江山、白安富、纪开权、肖玉刚、陈为、迟胜超、陈涛、李青强、孟臻、苏浚、肖剑平、罗文、蒋东燕、徐嘉炜、奉泽熙、任锟先、郑冬、丛延峰、关杰、张成明、张永林、李文胜、孙春光、闵国水、张嘉峻、刘明丽、刘稳、高广军、梁习锋、鲁寨军。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车辆基地管理、辆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土建设施管理交通安全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
T/CAMET 07002—2018
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安全评价规范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
4.1 评价对象
4.2 评价体系
4.3 评价程序
4.4 评分方法
5. 安全管理评价
5.1 一般规定
5.2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
5.3 安全管理目标
5.4 安全生产责任制
5.5 安全生产投入
5.6 安全培训教育
5.7 安全检查制度
5.8 事故隐患管理
5.9 安全作业规程
5.10 安全信息交流
5.11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6. 运营组织管理评价
6.1 一般规定
6.2 系统负荷
6.3 调度指挥
6.4 列车运行
6.5 客运组织
7. 车辆系统评价
7.1 一般规定
7.2 车辆
7.3 维修体系
8. 供电系统评价
8.1 一般规定
8.2 主牵引变电所或开闭所
8.3 牵引变电所
8.4 降压变电所
8.5 接触网、接触轨、超级电容或蓄电池及其他
8.6 电力电缆
8.7 杂散电流设备
8.8 维修配件
9. 消防系统与管理评价
9.1 一般规定
9.2 消防系统与管理
10. 线路及轨道系统评价
10.1 一般规定
10.2 线路及轨道系统
10.3 维修体系
11. 机电设备评价
11.1 一般规定
11.2 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
11.3 给排水设备
11.4 通风和空调设备
12. 通信设备评价
12.1 一般规定
12.2 通信系统
12.3 维修体系
13. 信号设备评价
13.1 一般规定
13.2 信号系统
13.3 维修体系
14.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评价
14.1 一般规定
14.2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EMCS)
14.3 安全防护标志
14.4 维修体系
15. 自动售检票系统评价
15.1 一般规定
15.2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15.3 维修体系
16.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评价
16.1 一般规定
16.2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施
16.3 防灾设施
17. 土建评价
17.1 一般规定
17.2 路基、地下、高架结构与车站建筑
17.3 车站设计
18. 外界环境评价
18.1 一般规定
18.2 防自然灾害
18.3 保护区
19. 物料资产及仓库管理评价
19.1 一般规定
19.2 物料资产
19.3 仓库管理
20. 基础安全风险水平测评
20.1 一般规定
20.2 基础安全评价总分计算
20.3 基础安全风险水平
21. 事故风险水平评测
21.1 一般规定
21.2 运营事故统计
21.3 事故风险水平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城市轨道交通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珠海城建现代交通有限公司、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经营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黎康、许广鹏、仲晓晨、陈先伟、肖玉刚、钱江山、白安富、纪开权、朱岸平、赫少攀、迟胜超、陈涛、曹立建、张坤、苏浚、肖剑平、罗文、蒋东燕、徐嘉炜、奉泽熙、任锟先、邵文杰、丛延峰、关然、蔡学谦、应承静、石顺寅、李文胜、郑生全、江智鹏、贺捷、张琛、韩正学、高广军、梁习锋、鲁寨军。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有轨电车运营安全评价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并明确了安全管理评价、运营组织与管理评价、车辆系统评价、供电系统评价、消防系统与管理系统评价线路与轨道系统评价、机电设备评价、通设备评价、信号设备评价、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评价、自动售检票系统评价、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评价、土建评价、外界环境评价、物料资产及仓库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开通试运营满一年及以上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单位的运营安全现状的评价。
T/CAMET 07003—2018
现代有轨电车行车组织规范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4.1 一般要求
4.2 列车运行计划
4.3 调度指挥机构
4.4 调度命令发布
4.5 列车运行要求
4.6 网络化的行车组织要求
5. 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5.1 列车车次规定
5.2 信号设备操作规定
5.3 列车运行的准备和条件
5.4 列车出入车辆基地的组织
5.5 司机报点的规定
5.6 列车运行中的操作
5.7 列车折返作业规定
5.8 公铁两用车开行规定
6. 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6.1 区间限速
6.2 扣车
6.3 反方向运行
6.4 推进运行
6.5 退行
6.6 跳停
6.7 电车故障
6.8 救援列车开行
7. 特殊情况下的行车及处置原则
7.1 信号系统故障
7.2 通信传输故障
7.3 清客、疏散
7.4 接触网(轨)悬挂异物
7.5 交叉路口行车
8. 调车作业
8.1 调车作业领导与指挥
8.2 调车作业计划的传达和变更
8.3 调车作业规定
9. 信号显示
9.1 一般要求
9.2 视觉信号
9.3 听觉信号
10. 行车作业标准和标准用语
10.1 行车作业标准
10.2 行车标准用语
本标准按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城市轨道交通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珠海城建现代交通有限公司、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经营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黎康、许广鹏、仲晓晨、陈先伟、纪开权、钱江山、白安富、朱岸平、肖玉刚、屠心韵、迟胜超、陈涛、徐震、何定城、苏浚、肖剑平、罗文、蒋东燕、徐嘉炜、奉泽熙、任锟先、郑冬、丛延峰、高越、张成明、张永林、朱礼尧、王效文、李文胜、闵国水、杨晓宇、黄永柳、石宏、高广军、梁习锋、鲁寨军。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现代有轨电车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特殊情况下的行车处置原则、调车作业、信号显示、行车作业标准和标准用语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线路的行车组织工作。
T/CAMET 07004—2018
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目次:
(滑动查看更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基本要求
5.1 信号系统功能要求
5.2 信号系统构成要求
5.3 信号系统运营模式和优先请求方式
5.4 信号系统能力
5.5 信号系统接口
6. 主要技术条件
6.1 运营调度管理
6.2 行车信号
6.3 正线道岔控制
6.4 平交路口信号优先控制
6.5 车辆段/停车场联锁
6.6 辅助驾驶
6.7 列车检测
6.8 车地通信
6.9 供电
6.10 设备和信息维护
6.11 互联互通
7.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要求
7.1 可靠性
7.2 可用性
7.3 可维护性
7.4 安全性
8. 电磁兼容性与防护
8.1 电磁兼容性
8.2 防护
9. 环境条件
9.1 海拔与气压
9.2 温度
9.3 湿度
9.4 盐雾
9.5 绝缘实验
9.6 冲击与振动
9.7 防尘与防水
9.8 环境条件型式试验项目
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号机显示图例
附录B(规范性附录)型式试验项目表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武汉光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苏州高新有轨电车公司、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经营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岳君、吴昊、李国龙、倪冰、梁浩、刘磊、严文煜、梁霄、王令朝、黄正新、叶俊明、罗军、许广鹏、张继光、吴斌、马卓军、揭峰、郑天、张晓军、马任、杜康、丛延峰、关杰、张成明、喻智宏、张辉、孙巍、张涛、吴正中。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总则、基本要求、主要技术条件、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与防护和环境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
· 线上预览:协会会员单位可通过协会网站——标准中心——标准信息平台进行线上预览,不支持下载。
· 实书购买:点击阅读原文,跳转中国铁道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进行购买。
更多精彩:
———————————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人民城轨交流群
获取城轨行业一手资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