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4月25日至26日,值《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智慧城轨建设2025青岛现场会在青召开。
26日会议作为活动第二阶段,包括主题报告及圆桌会议,围绕智慧重构、提质未来主题,优选了五年间智慧城轨建设的优秀成果与典型代表,从示范引领、技术创新、智慧赋能等多个角度,总结智慧城轨的成果,探讨智慧城轨的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副会长仲建华,副秘书长李元胜、王飚、王燕凯、秦国栋;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杨广武、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宝明、荣誉委员邢智明;协会各部室、分支机构以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武汉、西安、哈尔滨、宁波、郑州、苏州等城轨交通建设运营、规划设计及装备制造企业近400名行业人员出席会议。会议分别由仲建华、韩宝明、青岛地铁副总工程师邢春阳主持。人民城轨全程媒体支持。
仲建华
韩宝明
邢春阳
娄永梅
北京地铁通号公司总工程师曹红升分享了《既有线信号系统高韧性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为例》。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庆林分享了《武汉地铁云平台支撑新线既有线的应用成果》。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张瑞雪分享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及发展》。青岛青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振分享了《低碳环保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靳添舟分享了《线网级智慧化应用与实践》。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处长杨勇分享了《5G公专网应用支撑智慧城轨建设》。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技术部高级工程师丁波分享了《智慧车站以新质生产力重构车站业务模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徐锋分享了《智慧工厂支撑自主化车辆制造系统》。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室主任顾野分享了《西安市地铁线网云平台工程项目建设及应用成效》。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海珊分享了《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圆桌会议由王燕凯主持。来自协会、香港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地铁、华为、百度智能云、山东极视角科技、中兴通讯等单位的嘉宾,围绕“AI提质城轨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入对话研讨,聚焦“轨道+”的技术前沿与创新实践,涵盖大模型应用、智能体集群建设、数据赋能、云计算技术融合等核心议题。
王燕凯
宋敏华
会议最后,宋敏华宣布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共研体”并提出倡议。
一、在自愿、平等、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城轨行业业主单位及相关产业链单位等自愿结成,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青岛地铁牵头落实,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共研体”。
二、共研体遵循"开放创新、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广泛联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各方力量。欢迎业内各单位参与和支持共研体的建设,共同开展方案研究及后续的应用工作。
三、共研体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聚焦城轨交通行业需求,整合共研单位的运营场景、数据资源,研发行业大模型,并通过试点应用、标准制定、生态共建等方式推动行业大模型的推广应用。
四、共研体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共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业生态链系统建设,聚集和培养行业人工智能发展人才,为会员解决行业大模型应用的实际问题。
目前,在协会、业主单位、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共研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初步汇聚了行业核心力量,首批成员单位已达63家,包括:青岛地铁、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32家轨道交通业主单位和华为、中兴、浪潮、科大讯飞等31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协会诚邀更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加入城市轨道人工智能共研体,共同培育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携手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
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圆满闭幕,活动意义非凡:一是全面总结和交流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发布五周年以来的成果,实现了《纲要》拟定的“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二是结合行业发展新形势,发布《纲要》修订工作大纲,并正式启动修编工作,持续提质跃升;三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的新机遇,紧跟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发展新格局,首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并发起“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共研体”倡议。
站在智慧城轨五年筑基的新起点,本次会议以“总结、跃升、奋进”为轴,擘画了从技术革新到行业聚力的全景蓝图。面对AI与量子科技掀起的时代巨浪,城轨人将以“励志励行”之姿,锚定新目标、凝聚新共识,以智慧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数字浪潮中续写中国式智慧城轨的壮阔篇章。
撰稿:薄纯玉
审核:娄永梅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