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当文化基因与民生服务在轨道上交汇
最新动态
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当文化基因与民生服务在轨道上交汇
2025-04-03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财务可持续 #融合城轨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近日向全球推介的“中国最美地铁站”中,成都金沙博物馆站以“传统之美”脱颖而出。这座地铁站的美,不仅在于其惊艳的视觉设计,更在于它将三千年的古蜀文明转化为可感知的公共文化服务,以轨道交通为载体,实现了历史传承、城市功能的深度交融。


b54895df7a1c7fa80bf00a11c7c49c41_.jpg






历史基因的现代转译
让文化服务融入通勤日常




当十节玉琮化作钢铁森林的脊梁,当太阳神鸟在穹顶展开八米金翼,12道旋转光芒与4只神鸟构造动态星河……这座地下宫殿正以建筑语法重译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密码。走进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仿佛进入“时空折叠空间”,将古蜀先民的星辰仰望编织进现代城市的生命脉动。


46fecc5b2bd213735b616a8a4610969c_.jpg


漫步金沙博物馆站,在车站夯土肌理的墙面中,青铜面具与金箔纹饰若隐若现,地铁通勤者行走其中如同参与一场别开生面“地铁考古”。而搭乘7号线“金沙文化”主题列车更是一趟流动的文化课,列车载着整座博物馆每日在地下穿行,当乘客落座于金箔纹座椅,一整列的文物被地铁转化为时速80公里的文明传送带,再一次激活了文化的使命。





金沙博物馆站设计巧思远不止于此,站厅站台承载良渚基因的十节玉琮立柱,无声诉说着三千年前长江流域文明交流的故事,让每次倚柱候车的等待,都成为与先民共饮一江水的精神际会。当轨道网络与城市文脉深度交织,地铁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也见证了已刻进三千年成都基因的开放与包容。





功能美学的深层逻辑
以轨道服务重塑城市空间




作为成都首条地铁环线,7号线串联火车北站、东站、南站三大铁路枢纽,共设车站31座,其中换乘站18个,与15条地铁线路交汇(含规划及在建线路),单日最高客运量超100万。


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流量承载”与“品质服务”的平衡,将文化导览与空间功能进行有机融合。


亦站亦景的金沙文化标识,站内设置《天地礼颂》《智慧之光》双主题文化墙,通过耕种、治水、制陶等场景再现古蜀生活,配合二维码扫码解说功能,打造自助式文化导览服务;检票闸机、票卡、列车车头等细节处融入太阳神鸟元素,形成连贯的文化识别体系,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


“文明365”下的全时段长效服务,完备的站内导向系统直接标注博物馆步行路线,实现“地铁-文旅”无缝对接;通过智能客流监测系统动态调整闸机开放数量,有效提升高峰期通行效率。设置“文化便民驿站”,提供免费文物图册、出游攻略资讯等特色服务。


84a4affc8bea088b80ca1728273c3eac_.jpg


“站城共生”中的城市会客厅,随着成都地铁在公共交通分担率超63%,地铁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来自金沙文化的太阳神鸟符号在全线网随处可见,拥有城市象征“太阳神鸟”的车站也将化身“城市会客厅”接待着南来北往的市民游客,畅享蓉城万千气象。


金沙博物馆站的“最美”标签,本质上是将地铁从运输工具升华为“城市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成功实践。这是一次交通与商业、文化功能有机结合,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有力实践。

真正的“最美地铁站”,既要让三千年前的太阳神鸟在穹顶闪耀,也要让今天的乘客在便捷出行中感受文明温度;既要成为城市文化基因的存储器,更要成为服务民生的能量转化器。这种将历史厚度、功能温度与科技精度相融合的探索,或许正是中国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脚之一。

更多精彩:
西安地铁8号线寒窑站:最美在骨更在魂,打造“文旅融合”最美地标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以功能为骨,以服务为魂,铸就“最美”

——————
撰稿:王博
编辑:余超婧
致谢: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