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在入选“中国最美地铁站”的名单中,西安地铁8号(环)线寒窑站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技术创新脱颖而出。作为西安首条地铁环线的重要站点,寒窑站紧邻唐代爱情故事“寒窑传说”的发源地——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不仅承载着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更以现代科技赋能文旅。
体验,成为展现西安“古今交融”形象的窗口,成为全国游客“打卡”西安的新地标。
寒窑站位于曲江南湖东侧,地处于唐代著名曲江皇家园林,以“一站一景”理念,构建可感知的文化场景。作为8号(环)线唯一无柱穹顶车站,寒窑站公共区空间开阔,以“曲江流饮渊源长、寒窑情缘佳话传”为设计主题,提取《五典坡》戏曲中水袖的灵动形态作为空间设计元素,运用GRG新型材料工艺,呈现“霓裳长袖、流霞飘逸”的空间效果;开敞的穹顶空间,采用多边形冲孔板和线性光源,聚合成立体水滴钻石形态,映衬曲江池水波光粼粼、流光溢彩。结合声、光、电系统分别以节假日模式、平日模式、节能模式呈现,打造科技未来感十足、创新震撼的“西安最美”地下车站。
寒窑站所在的西安地铁8号(环)线,整体设计思路采用“一线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全线设置有标准站和装修特色站。标准站提取城“门”为共性元素,在各站站厅、站台利用柱跨间联拱型式,以“门”的形态串连整个空间。借鉴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呼应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形成东面春之绿,南面夏之红,西面秋之金,北面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空间方向识别系统,简约现代,风格独特。
电客车首次采用A2型地铁车辆,科技感十足,相比于以往已开通线路,新车更宽敞,载客能力增加了31%,每列车可以多载400人。同时,列车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级的全自动驾驶系统,首次运用全自动运行、云平台、智能运维、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先进技术。新增便民化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加装全天候“烟感检测探头”、超视距“主动障碍物探测装置”,不断将“智慧交通、数智赋能”探索成果运用到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
为了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在西安地铁8号(环)线建设的同时,同步对线路站点周边区域实施了一站一策“微改造”,如在车站出入口,建起地铁与公交车站无缝衔接的风雨连廊、提升机动车地铁换乘效率的“P+R”停车场、设置了充电设施的非机动车停放区。
8号(环)线沿途经过不少景点,开通后更因为覆盖面广,成为市民通勤的重要线路。寒窑站因位于寒窑遗址公园北侧而得名,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文化的地方。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依“寒窑传说”的故事而修建,是中国首个爱情主题体验式博览园。除了作为一个交通节点,寒窑站还保留了爱情故事的文化记忆,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从寒窑站B出口出去,可以直接到达寒窑遗址公园。
开通当日,75岁的西安市民樊爷爷用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心情:“盼望已久,望眼欲穿!”作为环线的第一批乘客,为了能第一时间体验8号(环)线,樊爷爷和老伴一大早就从韩森寨赶到寒窑站乘车。“寒窑站造型开阔大气,非常漂亮,环线的开通将让寒窑‘热’起来。车站B出入口就设置在南湖景区中心,出了地铁就能逛南湖,作为西安人我感到很有福气。”樊爷爷说,西安已经开通了很多条地铁线路,但他认为8号(环)线开通意义非凡,它将既有线路像“冰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让市民出行更高效便捷。
面对骤增的文旅客流,寒窑站以“服务升级”回应热度,更激活了区域经济。轨道交通与文化旅游在寒窑站“携手而行”,寒窑站的站内设计呼应着遗址故事,让历史文脉不再静默,而是伴随地铁的律动走入百姓日常——历史为魂铸就文化脊梁,创新为骨搭建时代动脉,这便是“最美地铁站”的西安答案。
更多精彩: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以功能为骨,以服务为魂,铸就“最美”
————————————
撰稿:王 博
编辑:余超婧
致谢:西安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