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民城轨对话丨AI赋能 共绘轨交发展新蓝图
最新动态
人民城轨对话丨AI赋能 共绘轨交发展新蓝图
2025-03-19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财务可持续 #融合城轨 




3月14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委员全体会议暨2024年度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聚焦“智汇八方AI赋能 共绘轨交发展新蓝图”主题,围绕AI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此次人民城轨对话栏目特邀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设备技术部部长邢春阳,杭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吴艇,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明明分享当前AI技术在城轨领域的实际应用。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设备技术部部长邢春阳

青岛地铁的智慧车站采用了数字化正向设计的孪生技术,能够全面覆盖开站前的设备状态检查、开关站的操作、生产运作、车站巡视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乘客服务方面,能够迅速识别孕妇或坐轮椅乘客的位置,实现更加精准的服务。基于设备数据的采集和人工智能的值守,车站的巡视工作得到了极大优化。以前,站务人员需要每2小时进行一次巡视,而现在,在交接班时进行巡视,频率降低至每12小时一次。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杭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吴艇

目前杭州地铁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AI技术了,比如在智慧建设领域,基于物联网和AI技术建成智慧工地系统,用于监测工地上的塔吊操作、地面人员施工以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情况;针对隧道和地铁保护区,运用AI和无人机检测是否存在大型施工振动,从而保障地铁运行的安全环境。


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明明

我们基于2000万张现场照片,形成一个能够智能识别现场各类安全隐患的大模型。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我们的模型不仅仅依靠图像识别和后台逻辑代码,而是采用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对现场安全隐患的理解式和推理式识别。而且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不需要边缘算法盒子,对网络带宽也没有硬性要求。我们做到了在不挑摄像头的情况下,一个模型能够识别50种以上的隐患,其识别能力基本上可以媲美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



————————

图文编辑:余超婧

视频编辑:林  宇

审核:王  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