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普丨对话DeepSeek:融合城轨之区域融合
最新动态
科普丨对话DeepSeek:融合城轨之区域融合
2025-02-215

上一期我们系统地介绍了何为融合城轨,本期开始我们将深入科普融合城轨九大模式与路径,快来一起看看今天的精彩内容吧~

期待一周,终于更新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积极响应时代背景、国家政策和行业呼声,于2024年6月编制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在《指南》中,将融合城轨的模式与路径分为了九类,分别是:区域融合、四网融合、多交融合、线路融合、站城融合、系统融合、绿智融合、文旅融合、业务融合。本期我们将走进第一类——区域融合。

关联阅读:




对话DeepSeek


图片
你来说说什么是区域融合?
图片

城轨行业中的区域融合指的是将不同区域或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管理、资源、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同,以实现更高效、便捷和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运营整合:将不同区域的线路或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运营网络,提升列车调度、班次安排和乘客换乘的效率。

· 资源共享:整合车辆、设备、人员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 票务一体化:实现跨区域或跨线路的无缝换乘和统一票务系统,方便乘客出行。

· 管理协同:统一管理标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技术兼容:确保不同区域或线路的技术系统兼容,如信号、通信等,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 规划协调: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区域融合,确保各线路和站点布局合理,支持未来扩展。

90edd11d3869d12d9bf560e55789cfd.jpg

你如何看待城轨行业中区域融合目前的发展?
图片

区域融合在城轨系统中的应用是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的重要趋势,既有优势也有挑战:

优势:

· 提升效率:整合线路和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换乘时间。

· 促进经济:打破行政边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资源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避免重复投资。

· 改善体验:票务一体化和无缝换乘让出行更便捷。

· 绿色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碳排放。

挑战:

· 行政壁垒:地区间管理和利益分配难协调。

· 技术差异:各区域技术标准不统一,整合难度大。

· 资金压力:融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可能带来财政负担。

· 规划难度:跨区域规划协调复杂,需长期统筹。

1802bb8107717c14016b93707859354.jpg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指南》中的内容


图片


什么是区域融合?

“区域融合”指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区域之间轨道交通统筹协同发展的模式。以中心区域与相邻区域之间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融合重点。

区域融合通过交通枢纽跨区域共享、组团跨区域接驳、线路跨区域互联互通、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群都市圈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和互补,实现以轨道交通发展促进城市群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整个城市群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cb7824e99f839a4e5cb9822483b0221.jpg

区域融合的实现目标是什么?

全面实施国家建设交通强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区域一体化和新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国土空间、产业、轨道交通三者协同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规划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9cd3f87905b2e6a454bfbd2ee9a2ff6.jpg

构建区域枢纽的1小时交通辐射圈。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性、全国性)、特大、大城市或省会城市的交通枢纽应当以辐射周边城镇1小时轨道通达作为发展目标,做好与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实现2条以上城轨交通衔接,切实发挥区域枢纽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跨区域的一小时通勤圈以跨区域的产业、旅游资源等为基础,服务以通勤、通学、旅游、商务为主体的跨区域轨道乘客群。构建相邻城市轨道资源共享圈。相邻城市间的线路互联互通,彼此之间资源充分共享,构建同城化、一体化的出行圈。相邻城市间打通行政边界,统一服务标准、互通票制、合理确定跨区域出行票价、统一安检措施,使乘客得到同城化、一体化的轨道交通出行体验。

dfdba11157e519f5367a38144a7ebe9.jpg

区域融合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开展跨区顶层设计,协同编制区域轨道线网规划。以国家规划布局和批复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等区域以及都市圈为区域融合重点,做好以城市轨道交通网为汇聚中心的综合交通规划,提升都市圈核心城市能级。顶层设计要综合考虑都市圈经济、社会、环境和行政等整体情况,协同进行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以交通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都市圈整体优势,推动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跨区协同编制城轨线网规划,跨网谋划城轨网络化运营和资源配置共享。统筹编制跨区枢纽辐射、廊道线路整合、线路互联互通、组团多向接驳、重要设施共享、安检互认互信和票制票务一体化等专项规划。

f19910cefa49442030c98bbc52100cb.jpg

组建跨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常态协同工作机制。联合组建跨区轨道交通融合工作专班,常态化持续推动融合城轨发展工作。以整体效能最大化、优势资源充分运用和各方利益兼顾为原则深化合作。以顶层设计为基础,分解落实所辖区内任务。信息跨区共享,使决策机构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区域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组织协调跨区轨道融合工作。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地区率先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协调机制,为全行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667efed3aa22bcc48cba0beb918392c.jpg






区域融合能显著提升交通效率和经济一体化,但需克服行政、技术、资金和规划等挑战。未来需加强协调与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点击获取《指南》全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pdf

想要获取【融合城轨】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锁定每周五的【科普】栏目~

好的,下周见!


更多精彩:

————————

文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DeepSeek

图源:由豆包AI生成

编辑:闫策

审核:王博、王柏晶

部分内容由DeepSeek创作,若有不妥之处请见谅或留言讨论

关注人民城轨

每周五进行【科普】栏目更新

图片


扫码关注人民城轨抖音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

 与更多城轨科普爱好者相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