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民城轨对话丨郜春海: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
最新动态
人民城轨对话丨郜春海: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
2025-02-214

图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融合城轨  #既有线改造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精华文章


郜春海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


2024年,被普遍视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低空经济” 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部门政策文件及城轨交通行业的热点中。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到相关会议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再到如今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积极信号接连释放。


2022年起,交控科技开始关注低空领域,目前主要关注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低空空域的调度管理系统以及特定场景的应用。为抓住通用航空行业快速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机遇,2024 年1月,交控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交控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低空飞行提供智能化的空中交通管理与飞行管理系统,以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基于此,本期人民城轨对话栏目,邀请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郜春海进行采访。近年来,他积极关注低空领域,致力于推动我国“轨道+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



01
人民城轨:郜总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如今低空经济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轨道+低空”这一新型交通方式呢?您觉得有哪些优势呢?

郜春海:对于“轨道+低空经济”发展“热”,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何将其称为“低空经济”而非“低空产业”或“低空行业”呢?之所以叫低空经济,我认为关键在于其强大的渗透性与广泛性。它让各行各业乃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与自身的关联,并且都有参与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区别于单纯产业或行业概念的经济形态。


未来,我认为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要构建的是立体交通体系,低空就是一种交通方式。从交通属性来讲,低空和轨道交通极为相似,具备载人、载物等功能,且是交通方式的体现。对于“轨道+低空”这一新型交通方式,我认为轨道交通应积极与低空经济去拥抱、融合、探索,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要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在低空经济热潮中所面临的机遇。当下轨道交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巡查、监测方式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满足需求,低空经济的融入或许能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02
人民城轨:在您看来,“轨道+低空”融合发展能带来哪些具体的服务场景创新呢?

郜春海:一方面是物流场景。目前地铁在全国或城市中有众多车站,但现有的地铁设计在物流方面存在局限,利用车站资源进行物流运输服务时成本高、效率低。若借助低空,在空中规划物流点,结合车站自有车辆段及各车站,能实现乘客在乘车时顺便取快递回家,提升传统城市物流转运、派送运输效率,提升物流效率。另一方面是出行场景,在未来 5至8年之后,当某地交通拥堵时,乘客从地铁站出来后有望乘坐无人机直达机场或目的地,这种超值服务可与常规地铁服务区分开来,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甚至可以畅想,未来地铁公司可能成为无人机载人、物流运输运营的重要力量,实现客流与物流的高效转换。


03
人民城轨:低空领域的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在这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呢?

郜春海:低空空域简单的是不需要修路,但低空安全涉及多个层面。从飞行器本身来看,要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同时,还有系统安全问题,不仅要保证单个飞行器安全,还要考虑飞行器之间避免碰撞,以及抵御外界环境干扰,像天气、风速、抗电磁干扰等。所以在低空空域,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其复杂程度与地铁系统类似。随着低空飞机数量的增加,如此前深圳预期的 10 万架飞机,单纯依靠人工管制已不现实,需要构建一套高度自动化空域管理系统来保障无人驾驶、自主飞行的飞行安全,这也涉及基础设施网、航路网、服务网等多方面的协同。

————————————

图文编辑:潘奕婷、余超婧

视频来源:人民城轨视频号

视频编辑:林 宇

审核:王  博

“低空+轨道”专题策划

为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在城轨交通的实践与落地应用,人民城轨策划“低空+轨道”专题,邀请行业大咖共同聚焦前沿科技和低空经济产业,通过产业政策、专家访谈、实地探访、互动科普、交流对话等形式,搭建“低空+轨道”交流平台,助推“低空+轨道”高质量发展。


图片
关注“低空+轨道”

扫描二维码加入社群

捕捉第一手资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